利刀自断命根,不要依草附木。
若有一法与人,永入拔舌地狱。
【注释】:颂古 其八十七利刀自断命根,不要依草附木。
若有一法与人,永入拔舌地狱。
释义:用利器斩断自己的生命根基,不要依靠外力或依赖他人。如果有人给你施法,你将永远进入拔舌的地狱。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人应该独立自主,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观点。诗中的“利刀”象征着决断力和勇气,“拔舌地狱”则象征着不依赖他人的严重后果。整首诗寓意深刻,警示人们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利刀自断命根,不要依草附木。
若有一法与人,永入拔舌地狱。
【注释】:颂古 其八十七利刀自断命根,不要依草附木。
若有一法与人,永入拔舌地狱。
释义:用利器斩断自己的生命根基,不要依靠外力或依赖他人。如果有人给你施法,你将永远进入拔舌的地狱。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人应该独立自主,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观点。诗中的“利刀”象征着决断力和勇气,“拔舌地狱”则象征着不依赖他人的严重后果。整首诗寓意深刻,警示人们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即真非真,是相非相:既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这是佛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的思想。即真非真,是指事物的本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相非相,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不应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本质。 龟毛拂子,兔角拄杖: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拂子和用兔角制成的手杖。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以自然之物为伴,以清净之心对待万物。 自歌自舞,独吹独唱:独自歌唱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古,吟诵古人的事迹。②其十五:指《颂古二十首》之第十八,此诗写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③门外:指诗人的住所门前。④争实:谁真实。⑤倾:倾倒,倾心。⑥相知:相识。⑦不相识:彼此不相知。⑧“平生”四句: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坦荡无私,却常被人误解。⑨“万般”二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又有谁能听懂?⑩虚情:空有感情而无人理解。①真意:真诚的心志。②世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华木瓜、马簸箕、铁钉、木札等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自赞 其一”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川和两浙一样复杂多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肩上承担着沉重的压力,肚子里束缚着各种琐事和责任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七 闻声见色非闻见,见色闻声是见闻。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佛祖的功德,颂扬佛法的无边广大。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 首句“闻声见色非闻见”,意为听到声音和看到颜色并非真正听见、看见,而是有所感知。这表达了对世俗认识的批判,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次句“见色闻声是见闻”
注释: 闻(听):听见。刬除:削去,清除。露布葛藤:比喻无用的东西,像露布上的葛藤一样。不用之乎者也:指不必用《诗经》中的“之”、“乎”、“者”、“也”等字。饶君句下精通:意思是说即使您对诗句理解得很透彻,也不能乱改。未免:不能,不可以。唤驴作马:把人当作驴来驱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而发的议论。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化,不要滥用典故
闻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方丙丁又属火。 按剑宗师奈若何,是君心下意不过。 注释:听说有个叫丙丁的孩童来求火,而南方的丙丁又和火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宗师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注释】: 闻:听说,听见。三脚驴子:一种两头有蹄的怪胎骡。弄蹄行:即弄蹄而走,指骡子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两浙江南:指江南地区,泛指南方。秋复热:指秋季气候仍然炎热。西北风霜:指西北风吹来的寒冷。怯:畏,畏惧。早寒:早春时节的寒意。闭门愁见:关着门却见到。杨花落:柳絮飘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方听到骡子弄蹄而行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骡子的怪异行为和江南的炎热气候
诗句解释: 六门:泛指家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晓夜:无论白天黑夜。家贼难防:指家庭内部的小问题,难以防备和解决。事可伤:事情可能带来伤害或遗憾。识得:理解,知道。家亲恩爱断: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亲情变得疏远。更无一物献尊堂:家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献给尊贵的长辈作为礼物。 译文: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自由开放,但家庭的琐事难以防范,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
【注释】: 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清净:清净无为。法界:佛家语,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山河大地即皆显:一切自然景象都显现出来了。 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性觉:本性的觉醒。 识:认识。 影明:影子明亮。 转:转向。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佛性觉醒、自然显现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山河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性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人类感官的超越。 首句“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注释】将谓:将认为,以为。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有:还有。更:再。易得:容易得到。好:美好。共住:共同生活。难: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感慨之词。作者认为,世上的一切众生,都存在着苦难。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苦处,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苦处,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颂古”,这是一首讽刺诗。全诗共八十六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境,下面我将对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析: 1. “盲聋喑哑接不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瞎子、聋子和哑巴是无法接受治疗的,因为他们的病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在这里,“盲聋喑哑”指的是四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而“接不得”则是说这些疾病的治疗已经没有了希望。 2. “玄沙枉费闲心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颂古:唐宋时期,文人雅士之间相互赠诗以表敬意的习俗。南泉:指唐代著名禅师神秀(706-774)。花发梦中春:比喻悟道之机。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以及对禅宗大师神秀的敬仰之情。 首联“若知天地本同根,终不应来更问人”两句,表明了作者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来自于同一个源头,所以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天地万物都是从同一个源头来的
【注释】 二乘:指小乘佛教的阿罗汉和菩萨。 何年尽:何时结束?“何年”是疑问词,表示时间上不确定的意思。 诸佛:泛指所有的佛,包括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也指释迦牟尼佛等。 凡夫:凡人。 休:停息;结束。 世情:世俗之事,人间之情。 公道:公正的道理。 人心难似水长流:人的心意像水一样,不会像水一样永不停息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感慨世事无常,人生短暂,感叹世间人情冷暖,世道艰难
【注释】: 掌中擎白日:形容手指有力,可以像手托太阳一样。 舌上覆金钱:形容口齿伶俐,言辞犀利。 壁立争千仞,毫光彻梵天:形容气势磅礴,如山峰耸立,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书法作品的诗,通过赞美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赞赏。 首句“掌中擎白日,舌上覆金钱”形象地描绘了作品中的形象,手掌如同承载着太阳一般有力,舌头上的笔锋就像金钱一样锐利
【注释】 颂古 其八十九:诗题中的“颂”是古代对人或事物加以赞美的意思。“古”指古代,这里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悲哉行》一诗。“其八十九”指的是这首诗的第89句。 世间名利闲荣辱:世间,指人世间;名利,指功名利禄;荣辱,指荣耀和耻辱。 云雨纷纷手翻覆:云雨,指男女欢爱之事;纷纷,形容纷乱;手翻覆,比喻人反复无常,善变。 悲歌相继不堪论:悲歌,指悲伤的歌曲;相继,指接连不断;不堪论,无法评说。
杨岐老人的琐口诀,万里长城一条铁。 斫牌禅客如到来,不动金槌脑门裂。 释义:这首诗是颂古的《其九十》中的诗句。杨岐老人的琐口诀是指杨岐老和尚的口头禅,意指佛法无边,无所不在。而万里长城一条铁则是用来形容佛法如同万里长城一样坚固无比。斫牌禅客如到来是指当一位斫牌禅客(指禅宗的修行者)到来时,他的言行举止都会显得格外严肃和庄重,因为他已经达到了禅宗的修行境界。不动金槌脑门裂则是指禅宗的修行者在修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