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当路坐,游鱼脚底过。
不学紫胡老,便打刘铁磨。
【注释】
猛虎:老虎。紫胡:紫色的胡豆,这里代指紫色的丝线。刘铁磨:指铁匠的打铁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老虎的诗。首句用“猛虎当路坐”,形容其气势威猛;次句用“游鱼脚底过”来形容其动作矫健灵活。三、四句用“不学紫胡老,便打刘铁磨”形容其凶猛好斗。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老虎的凶悍与勇猛。
猛虎当路坐,游鱼脚底过。
不学紫胡老,便打刘铁磨。
【注释】
猛虎:老虎。紫胡:紫色的胡豆,这里代指紫色的丝线。刘铁磨:指铁匠的打铁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老虎的诗。首句用“猛虎当路坐”,形容其气势威猛;次句用“游鱼脚底过”来形容其动作矫健灵活。三、四句用“不学紫胡老,便打刘铁磨”形容其凶猛好斗。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老虎的凶悍与勇猛。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即真非真,是相非相:既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这是佛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的思想。即真非真,是指事物的本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相非相,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不应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本质。 龟毛拂子,兔角拄杖: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拂子和用兔角制成的手杖。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以自然之物为伴,以清净之心对待万物。 自歌自舞,独吹独唱:独自歌唱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古,吟诵古人的事迹。②其十五:指《颂古二十首》之第十八,此诗写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③门外:指诗人的住所门前。④争实:谁真实。⑤倾:倾倒,倾心。⑥相知:相识。⑦不相识:彼此不相知。⑧“平生”四句: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坦荡无私,却常被人误解。⑨“万般”二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又有谁能听懂?⑩虚情:空有感情而无人理解。①真意:真诚的心志。②世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华木瓜、马簸箕、铁钉、木札等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自赞 其一”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川和两浙一样复杂多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肩上承担着沉重的压力,肚子里束缚着各种琐事和责任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七 闻声见色非闻见,见色闻声是见闻。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佛祖的功德,颂扬佛法的无边广大。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 首句“闻声见色非闻见”,意为听到声音和看到颜色并非真正听见、看见,而是有所感知。这表达了对世俗认识的批判,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次句“见色闻声是见闻”
注释: 闻(听):听见。刬除:削去,清除。露布葛藤:比喻无用的东西,像露布上的葛藤一样。不用之乎者也:指不必用《诗经》中的“之”、“乎”、“者”、“也”等字。饶君句下精通:意思是说即使您对诗句理解得很透彻,也不能乱改。未免:不能,不可以。唤驴作马:把人当作驴来驱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而发的议论。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化,不要滥用典故
闻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方丙丁又属火。 按剑宗师奈若何,是君心下意不过。 注释:听说有个叫丙丁的孩童来求火,而南方的丙丁又和火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宗师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注释】: 闻:听说,听见。三脚驴子:一种两头有蹄的怪胎骡。弄蹄行:即弄蹄而走,指骡子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两浙江南:指江南地区,泛指南方。秋复热:指秋季气候仍然炎热。西北风霜:指西北风吹来的寒冷。怯:畏,畏惧。早寒:早春时节的寒意。闭门愁见:关着门却见到。杨花落:柳絮飘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方听到骡子弄蹄而行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骡子的怪异行为和江南的炎热气候
诗句解释: 六门:泛指家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晓夜:无论白天黑夜。家贼难防:指家庭内部的小问题,难以防备和解决。事可伤:事情可能带来伤害或遗憾。识得:理解,知道。家亲恩爱断: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亲情变得疏远。更无一物献尊堂:家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献给尊贵的长辈作为礼物。 译文: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自由开放,但家庭的琐事难以防范,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
【注释】: 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清净:清净无为。法界:佛家语,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山河大地即皆显:一切自然景象都显现出来了。 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性觉:本性的觉醒。 识:认识。 影明:影子明亮。 转:转向。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佛性觉醒、自然显现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山河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性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人类感官的超越。 首句“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注释】将谓:将认为,以为。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有:还有。更:再。易得:容易得到。好:美好。共住:共同生活。难: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感慨之词。作者认为,世上的一切众生,都存在着苦难。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苦处,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苦处,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解析】 本诗的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同时注意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此题要求赏析,首先分析关键词语,再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最后总结出答案。 【答案】 译文: 时时日日,日日时时。 七颠八倒,孰是孰非。 注释: 时:时间;日:太阳;日日:天天; 七颠八倒:形容混乱的样子; 孰:代词,谁;是:正确;否:错误; 赏析: 《颂古》其九十七为宋人张孝祥所作。此诗写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注释】: 颂古 其九十六:指《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的当阳句:比喻自己处在逆境,前途渺茫。 明明箭后路:比喻有希望,有前途。 著靴人吃肉,赤脚人趁兔:比喻处于有利地位的人可以抓住机会,而处于劣势的人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通过“射”和“兔”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时,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风貌。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两种人不同处境的描绘
释义: 从来五逆怕闻雷,不似大虫看水磨。 孤峰顶上要同行,十字街头还共坐。 注释: 1. 五逆:指触犯五种死罪的人。 2. 水磨:指磨房。这里用来形容大虫的叫声,像水磨一样的声音。 3. 孤峰顶:山峰的顶端。 4. 十字街头:形容人多拥挤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人物形象的七言绝句。首句“从来五逆怕闻雷”,以五逆为例,表达了一种畏惧之情;次句“不似大虫看水磨”,则通过对比手法
【注释】: 颂古 其九十九:指《赠别二首》其一,“浮萍逐水流”,用浮萍随风飘荡的意象来比喻诗人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生活。 船子下扬州,浮萍逐水流:船子禅师曾游历到扬州。 一声河满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著名七绝诗,描写黄河边的景色和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的心情。 千古动悲愁: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激起了无数人的悲思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船子禅师在扬州时所作,以“浮萍逐水流”为喻
【注解】 1. 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2. 附子:天南星科植物,药用部位是块茎,有毒。 3. 沉香:檀香科植物,木材入药,有香气,可制香料。 4. 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 5. 麝香:鹿科动物麝的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有香气,可入药。 6. 鲁子师:即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 7. 僧才:指僧人,这里泛指和尚。 8. 鼻头裂破眼睛黄:说明气味过于浓烈,刺激过度。 【赏析】
十年海上觅冤雠,不得冤雠未肯休。 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 注释: -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海上:指大海中,也暗示了诗中的主角在海上寻找仇敌的情境。 - 冤雠:仇敌、敌人,特指曾经与之结怨的人。 - 未肯休:不愿意停止,意味着主人公一直寻找仇敌直到最后一刻。 - 芍药花:一种美丽的花卉,常用来象征美好或温柔。 - 菩萨面:比喻人的心灵纯洁无暇,如同菩萨般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