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附子汉州姜,最好沉黎出麝香。
鲁子师僧才一嗅,鼻头裂破眼睛黄。

【注解】

  1. 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2. 附子:天南星科植物,药用部位是块茎,有毒。
  3. 沉香:檀香科植物,木材入药,有香气,可制香料。
  4. 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市。
  5. 麝香:鹿科动物麝的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有香气,可入药。
  6. 鲁子师:即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
  7. 僧才:指僧人,这里泛指和尚。
  8. 鼻头裂破眼睛黄:说明气味过于浓烈,刺激过度。
    【赏析】
    本诗描写的是李时珍对中药材的鉴别能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药材都有详细的描述和鉴别方法,其中对于药材的气味非常讲究,认为气味是鉴别药材的重要依据。这首诗就是描述了他如何鉴别出一种名为“沉香”的中药材。
    诗中提到了三种中药材:绵州的附子、汉州的姜和沉香。这三种药材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分别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诗中的“最好沉黎出麝香”就是说这些药材中最珍贵的是沉香和麝香。沉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镇静安神的作用。而麝香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有驱虫、开窍等功效。这两种药材在中医药学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李时珍在鉴别这些药材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药材的气味过于浓烈,刺激过度。这可能是因为药材的质量不一或者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的不当导致的。因此,他在鉴别的时候都会仔细嗅闻,以确保选出最优质的药材。
    这首诗通过李时珍对药材的鉴别过程,展示了他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才能,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和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