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
空劫已前事,分明举似君。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十九:此是第七十六首的第二句。偈,梵语“伽陀”的意译,即佛经中的韵文。偈颂,指佛经中的一种韵文,用来诵读佛经、唱赞佛功德或作佛事时所唱诵的颂词。

空劫:佛教用语,指无始以来的无穷无尽的时间。劫,音jié,梵语Kamma之音译,原义为长劫、长久的时间。

举似:以事相告。

君:指佛陀(释迦牟尼),这里用尊称。

【赏析】

此偈颂以“看与听”为题写来,言观照万物时,所见皆如幻境般虚幻;听闻世间声尘时,耳中所闻亦如幻声般虚妄。在作者看来,一切事物皆非真实存在,因此,他劝告人们应当超悟生死轮回,了知万法本自空寂,从而摆脱迷惑,达到解脱的境地。

此诗以“眼”、“耳”二字开篇,点出观照和听觉两个重要方面。然而,作者却指出,无论是观察还是倾听,都无法真正把握世间万象的真实面貌。这不禁令人深思:世间的一切都如同一场幻梦,我们又怎能轻易地看清它们呢?而当我们试图去聆听那些嘈杂的声音时,又会如何面对它们带来的困扰呢?这些疑问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既然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那么我们又何必执着于它们呢?不如放下对它们的执念,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这样,我们就可以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不再被烦恼所困扰。这种超越性的思想正是这首诗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主旨所在。

诗人以“空劫已前事,分明举似君”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对世间一切事物的超悟。他认为,只有通过超觉的修行才能彻底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些虚幻的事物,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净化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