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非。
弃却甜桃树,沿山摘醋梨。
如是句中能会得,从教人竞觅玄微。
【注释】
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非。:惺惺寂寂指心静无为,而寂寂惺惺则指心有杂念。
弃却甜桃树,沿山摘醋梨。:甜桃与醋梨都是酸味的水果。比喻世俗的名利都像这些酸味一样不好。
如是句中能会得,从教人竞觅玄微。:如果能够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那么人们就不用再去寻找深奥的东西了。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偈颂是佛教用语,“颂”原为古代一种文体,用韵文写成四言、五言或七言等长短句式,多用于歌颂功德。后来泛称佛经赞颂文中的四字句或七字句。这首诗用白话文写成的偈颂,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首二句,诗人以“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两个对比的词语,说明世间万物,无论什么都有其对立面,而对立面往往又相互转化。“惺惺”和“寂寂”分别指心静无为和心有杂念,前者是清净的状态,后者是有染的状态。诗人通过对比,指出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
三、四两句,诗人进一步强调这一点。他告诉人们,要追求真理,就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而应该沿着山路采摘酸涩的果实。这里的“甜桃”和“醋梨”都是酸味的水果,用来比喻世俗的名利都像这些酸味一样不好。
最后两句,诗人总结全诗,提出“如是句中能会得,从教人竞觅玄微”。意思是说,如果能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那么人们就不用再去寻找深奥的东西了。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本质和规律,只要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不必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发现其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