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见明,合眼见暗。
开眼合眼,知而故犯。
一毫头上现乾坤,堪笑云门咦顾鉴。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七:开眼见明,合眼见暗。开眼合眼,知而故犯。一毫头上现乾坤,堪笑云门咦顾鉴。
开眼看明,闭上眼睛看不清楚,开眼合眼,眼睛睁开着看东西却看不到东西。知而故犯:知道了却故意去触犯。
一毫头上现乾坤:在极微小的空间里显现出整个世界。云门:禅宗五家之一的云门宗,是曹洞、临济、沩仰三派的前身。咦(yí)顾鉴:指禅宗大师达摩的弟子慧可,他因见达摩面壁九年后从壁上取来《楞伽经》而悟道。
【赏析】
此诗通过“开眼”与“合眼”、“见”与“不见”、“知”与“不知”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表达了禅宗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过程。
首句中的“开眼”和“闭”字,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观察状态。开眼,表示睁大眼睛仔细观察;闭眼,则表示用心灵去感受。这两句诗以生动的对比,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规律: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真正看到世界的本质。
第二句“开眼合眼,知而故犯”,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这里的“知而故犯”并不是指有意去触犯别人,而是说因为有了知识,才会产生一些行为上的偏差或错误。这种偏差或错误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故意的,但都是认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第三句“一毫头上现乾坤”,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展开。这里,“一毫”指的是极其微小的东西,而“头”则是指头顶上。整个诗句的意思是,在极其微小的范围内,可以展现出整个宇宙的广阔和深远。这既是对禅宗“微中见大”思想的深化,也是对世界多样性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最后一句“堪笑云门咦顾鉴”,则是对禅宗大师慧可的故事进行了巧妙的引用。慧可因见达摩面壁九年后从壁上取来《楞伽经》而悟道,这个故事在禅宗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既表达了对禅宗大师们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禅宗对于认识世界的独到见解和方法。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开眼”、“闭眼”、“见”与“不见”、“知”与“不知”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描绘,表达了禅宗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过程以及对世界多样性的赞美和肯定。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禅宗对于内心修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鼓励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用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