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酱一缸,内有毒蛇藏。
若无老僧说,人口俱被伤。
注释:
- 我家的酱缸里藏有毒虫。
- 如果没有老和尚来告诉我,人们都会被毒死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毒蛇和人之间的斗争。诗中通过比喻,将毒蛇比作家中的毒物,将人们比喻为需要食用这些毒物的生物。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告诫人们,要谨慎对待身边的危险物品,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你家酱一缸,内有毒蛇藏。
若无老僧说,人口俱被伤。
注释:
游洞霄 平明发余杭,扁舟溯清流。 登岸五六里,小径穿林丘。 奇峰耸天柱,九锁岩谷幽。 云根立仙馆,胜处非人谋。 入门气象雄,金碧欺两眸。 弹棋古松下,啼鸟声相酬。 羽衣读黄庭,内景宜自修。 蓬莱隔弱水,九转即可求。 坡翁昔赋诗,刻石记旧游。 溪山增伟观,万古传不休。 我来吊陈迹,枯肠怯冥搜。 执炬入大涤,襟袖寒飕飕。 悬崖石乳滴,千岁无人收。 樵夫指岩窟,此处通龙湫。 方期过东洞,红日惊西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玉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部分 - “千章老木冷涵秋,今日重来话旧游。” - 释义:千年古树在秋日里显得格外清凉,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 赏析:诗人以“千章老木”形容玉泉旁的树木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苍劲有力,展现出一种古朴而深沉的美。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真像沈提点求赞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场景或人物,其外貌、行为或性格被比喻为“沈提点”所赞赏。这里的“沈提点”可能代表了对某一事物或人物的高度评价。 2. 远看不是,近看不像。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距离感和模糊性。它暗示着某物在远处看起来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在近距离观察下则显得更加真实或相似。这可能是因为物体的外观在距离和角度的变化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3.
【注释】 道冠:古代道士的头巾,用以束发。儒履:古代儒生的鞋履,儒家崇尚礼乐制度。释袈裟:佛教僧人所穿着的服装,袈裟。和会:和睦相处。三家:指儒家、道家、佛教。作一家:融为一体。 忘却:忘记。率陀:梵语音译,意译为“净”。天路:《华严经》中说:阿难于佛成道时,曾于三天之上看到一尊佛,其身放光,从天路而下,故称“天路”。此指净土之界。双林:即双林寺,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龙华:佛经所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需要抓住重点诗句理解,如“影壁自赞”,影壁是一种装饰性的墙,上面可以写字或刻图,以增加居室的美观性。这里指诗人自诩为影壁,即自命不凡。 【答案】 示例一:面黄(脸色)以蜡,骨瘦如柴(形容身体瘦弱)。 译文:我的面色苍白如同涂着黄色的蜡,骨头瘦得像干柴一样。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自己体弱多病,憔悴不堪的状态。 示例二:这般模样
【注释】 ①六十年:指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宋室南迁。狼藉:形容战争的混乱。②东壁打到西壁:指南宋灭亡后,金兵一直南下攻掠南宋,直到1279年才被元军消灭。③收拾:收拾残局,恢复。④依旧:依然,仍然。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晚年时写的一首感怀诗。全诗通过写南宋覆亡后的凄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沦亡、山河破碎、人民遭难的痛心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首句“六十年来狼藉”
【注释】 此物生在东海西:指一种水生动物海蛳。 又无鳞甲又无衣:没有鳞片,也没有外皮。 虽然不入红罗帐:虽然它不能进入华丽的帷帐里。 常与佳人做嘴儿:常常和美女在一起嬉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诗。海蛳生长在水中,没有鳞甲也没有外皮,所以不能像其他有鳞的动物一样用鳃呼吸,也不能像有壳的贝类那样用外壳保护身体。它的外形丑陋,所以人们把它比作美人,以丑为美,赋予海蛳以美好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找到关键句子,再结合题目的要求,最后进行概括。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与张提点饮见赠》一诗。“每日终朝醉似泥”,每日终朝醉似泥:意思是说,我每天都沉醉于酒中,如同被泥巴压住一般。这一句是写自己对酒的爱好,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未尝一日不昏迷”
【注释】偈颂:佛家语,用韵文来说明佛理。四首:佛教经典中有四部重要的佛典,称为“四经”。即《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维摩诘经》。 偈颂四首其一 一手动时千手动, 眼观时千眼观。 既是名为观自在, 何须拈弄几多般。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的偈语,其大意是:当我们在观世音菩萨像前念佛、参禅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显现出千手千眼的形象来帮助我们;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愿力
【注释】 偈颂:梵语的翻译,是佛教中的一种唱诵方式。四首:这里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四十部佛经;偈,即佛经中的短文,称为“颂”;四首,就是这四十部经中的四篇长文。偈,是佛经中的一种文体,用韵文的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思想或教义。 寒岩,指高耸、险峻的山峰,如华山、泰山等。 面如满月:形容人的面容清秀、美丽。 尽大地人,只见半截: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半,而不能看到全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维摩居士示疾毗耶离城 其三》。下面逐句解释: 维摩居士示疾毗耶离城 其三 元是黄梅旧日僧,事师年老气弥增。 翻身飏下栽松钁,转步来分照世灯。 皮袋假于溪畔女,衣盂付与岭南能。 佳声籍籍能长久,雨过淮山碧万层。 译文: 维摩居士示疾于毗耶离城,曾经的黄梅旧日僧人,如今年纪已大,但气势更为旺盛。 他翻转身子,扬起手中的松木钁(一种农具),转身走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并赏析诗句的含义及作用即可。 第1题:首联“削发披缁已有年,只同诗酒是姻缘”中,“削发”,出家为尼;“披缁”,指僧人的装束。“姻缘”,佛教谓前世所结之因缘。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削发为尼有好几年了,只是与诗和酒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姻缘”指前世结下的缘分,这里用来比喻与诗
【注释】 与常长老饮酒席间作:在和常长老喝酒的席间所作。极目烟波远接天,红尘疏处结三椽:远远地看到江水茫茫,水天一色,船帆飘动,如同一幅淡淡的墨画。红尘,尘世;三椽,即“三椽茅屋”,用来形容酒宴简陋。 不忧风景来朝没,只恐水云到晚连:不必担忧早晨没有风景看,只怕傍晚的时候被水云连成一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青黛山边飞白鹭,绿杨堤畔泊渔船
【注释】 弟子:徒弟。衣钵:佛教语,代指师傅传授的教义、法门。两个光卵核:比喻弟子要继承和发扬师傅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到这儿来的时候没有带任何东西,回去时也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如果我要衣钵,只有两个光卵核了。这是一首讽刺诗,用夸张的手法来讽刺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精神实质的人
诗句原文: 一个病维摩,无风自起波。 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注释: - “一个病维摩”中的“一个病”表示作者自己,而“维摩”是梵文的音译,指《维摩诘经》。这里的“病维摩”可能暗示了作者因生病而暂时无法像往常一样行走,身体不适,心情抑郁。 - “无风自起波”形容作者内心波动,仿佛身体上的疾病引发了内心的动荡。这里的“起波”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波动和不安,如同水面上泛起的涟漪。 -
【注释】 九里松:指长白山的九龙泉。松阴路:松荫下的道路。青泉:清澈的泉水。映白沙:泉水在沙滩上反射出白色的光。三伏暑:指炎热的夏季三伏天。小草有幽花:意思是夏天虽然炎热,但路边的小草里也有幽雅美丽的小花(野菊)。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秋登兰山寄张五》。 【译文】 九里松荫下,清凉的道路,清泉在白沙中闪耀。 谁想到这炎热的三伏天?路边小草中有幽雅的小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