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翁元是卖柴汉,今日无柴却可怜。
去谒檀门好收拾,归来要接午炊烟。
【注释】:
化柴:指化缘。
祖翁元是卖柴汉:祖翁原来是个卖柴人。
今无柴却可怜:如今没有柴可卖了,真是可怜可悲。
去谒檀门好收拾:到寺庙门前去求取一些柴火好。
归来要接午炊烟:回来时,中午的炊烟已经升起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乞讨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同情。首句“祖翁元是卖柴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身份——一个卖柴人。次句“今日无柴却可怜”,写出了他今天的生活状况——没有柴可卖了,这是多么令人同情的境况啊!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他为了谋生而去寺庙门前化缘的情景:“去谒檀门好收拾。”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寺庙中的和尚称为“檀门”,暗示了他们也是靠卖柴为生,只是比祖翁更加富有罢了。这样写既表现了他们的穷困,也突出了祖翁的贫困。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归来要接午炊烟。”这句诗不仅点明了时间——中午,还表明了回家后要开始做饭了。这样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或抱怨,反而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接纳:“归来要接午炊烟。”这句话充满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