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波波两履穿,担头书卷未能捐。
待君患过维摩病,却好重来见石田。
注释:吴道夫请求我告诉他如何度过人生的困难,他走在路上,两脚被石头踩得磨破。担子上的书籍无法扔掉。等到你病愈了,再来拜访我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艰难险阻的人生旅途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朋友的关心,他的坚韧和毅力令人敬佩。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这位行者的形象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行者的敬意和祝福。
走得波波两履穿,担头书卷未能捐。
待君患过维摩病,却好重来见石田。
注释:吴道夫请求我告诉他如何度过人生的困难,他走在路上,两脚被石头踩得磨破。担子上的书籍无法扔掉。等到你病愈了,再来拜访我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艰难险阻的人生旅途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朋友的关心,他的坚韧和毅力令人敬佩。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这位行者的形象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行者的敬意和祝福。
秀长老请赞 秀长老,即秀禅师,是当时著名的禅宗高僧。他请人为他作诗并朗诵,以考验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他的禅意,这种活动在古代文人中有广泛流行。 译文:秀长老,就是秀禅师,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禅宗大师。他请求别人为他作诗,并且朗诵出来,以此来考验对方的禅悟水平。 注释:秀,名慧理,唐代著名禅师。禅师,指禅宗大师。吟,朗诵。 飞来峰下,龙床角畔。 飞来峰,位于杭州灵隐寺旁
【注释】 百种无能:形容无能的人很多。 面冷如冰:形容人冷酷无情,不近人情。 与世落落:指一个人高洁孤傲,不合于世俗。 任运腾腾: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 爱将一字禅:喜爱禅宗的教义。 杜衲僧:指禅宗大师。 厨山:指山林。 禀承:接受。 谷孤古:形容孤独。 林鸩砧:指山林中哀鸣的鸟叫声。比喻悲苦的声音。 各自有响音: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 书此处无金:意谓这里没有金子,即没有金钱。 【译文】
【诗句释义】 尼长老请赞:尼,即尼姑。长老,对僧人的尊称。请赞,请求赞美或评论。 住山三十载:住山,即出家为僧,居住在山林之中。三十载,三十年。 潦倒福缘微:潦倒,指生活贫困、境遇不佳。福缘,指命运、缘分。微,微弱、不显著。 全提一著:全部提出一个观点或主张。 衲子攒眉:僧人聚在一起,皱眉头。衲子,僧人。攒眉,皱着眉头。 我无沩山之作:没有沩山的作品。沩山,禅宗五祖弘忍的法号。 汝有铁磨之机
【解析】 “自赞 其二”是题目,全诗共有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 第一句:“握拂子”。拂子,是一种手持的拂尘。握拂子是僧人们的常用动作。第二句:“坐绳床。”绳床是一种用绳子做的卧具。第三句:“默尔无言”,默尔,沉默。第四句:“其声琅琅”。琅琅,形容声音清脆响亮。第五句:“断衲僧命脉”,“断衲”是指和尚的衣服破了以后补缀的布片,衲,指缝补过的布片。这句话的意思是:断了衲布衣服的和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掌握。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辞别师友的情景。首联“削发村院里,僻陋少见闻。”交代了诗人出家的原因;颔联“信脚到南地,也作住山人。”交代了诗人出家的地点和时间。颈联“龙床角畔脱空话,引得衲子如蜂屯”描写了诗人与僧人闲谈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的豪放洒脱之情。尾联“思归未得,故国梦频
注释: 1.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 形容不与人争夺,而是主动放弃,然后再得到。 2. 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形容人生在世,处处不如意,没有朋友陪伴。 3.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形容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超过了佛陀、祖师等前辈,就像冷泉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4.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 形容自己在闲适之处,却被人诽谤,就像被画在画卷上的肖像一样,被玷污了。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炬长老请赞:这句描述了一个场景,可能是一个僧人或法师在为某人祈福或祝福时,被要求进行某种赞颂或称赞的行为。 2. 刀不自截:刀不自截表示这个行为是由他人要求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意愿。 3. 水不自洗:水不自洗也是同样的解释,表示这个行为不是由自己的意愿决定的,而是被他人强迫或要求做的。 4. 我真我赞,成何道理
这首诗的翻译是: 清庵主请赞,以石为田,举世怪笑。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 也无禅,也无道。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 顶门自有通天窍。 注释: 1. 清庵主:指的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即通过坐禅来领悟佛法。 2. 以石为田:将石头当作田地耕种,意味着禅宗中强调的“空”和“无”的观念。 3. 举世怪笑:指世间的人对此修行方式的不解和嘲笑。 4.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比喻禅宗中的悟道
昭长老请赞 昭长老请,意为昭然大白。赞,为赞扬、赞美之意。 全无孔窍(全无孔窍) “孔窍”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有破绽、漏洞。这里指代的是一个人,他毫无破绽,没有任何瑕疵。 指桑骂柳(指桑骂柳) “指桑骂柳”,是一个成语,意在以彼物喻此物,暗指他人。这里指的是一个人故意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实则另有所图。 瞎衲僧正眼(瞎衲僧) “瞎衲僧”,是对僧侣的一种贬称。这里的“正眼”
寒岩居士请赞:寒岩居士,这里指的应该是寒山寺里的僧人,他请求别人为他写一首诗。寒山寺是佛教名胜古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七里山麓。 末法无知老比丘:末法是指佛教衰微的时代,无知表示没有智慧,老比丘指的是已经修行到一定阶段的和尚。 虚空寻缝陆行舟:虚空是佛教用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缝是指缝隙,这里指空间中的某些地方;陆行舟是指陆地上行走的船。整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 结草为庵自昔贤,古今谁后复谁先。 客来须得通方句,莫只随邪竖起拳。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首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月首座住庵。“结草为庵”,这是古人的习俗,意思是用草根搭成小屋居住。这句诗既表现了月首座的清高,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 颔联是作者对朋友的嘱托。“客来须得通方句”的意思是说客人来访时,一定要有高雅的语言和行为。这里“通方”是指通达大义,“方句”则是指正确的言辞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名字馨香满道途” - 词语解释:名字(名),香气(馨),道途(道路、旅程),满(充满)。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对某人名声和声誉的传播及其广泛影响的描述。 - 赏析:此句通过“名字馨香满道途”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名声远播,其影响力遍布各地的景象。 第二句:“挽将洞水注南湖” - 词语解释:挽(引导、带动),洞水(深流之水),南湖(南方的湖泊)。 - 注释
注释: 大炉鞴里笑翻身,指的是炼钢的大铁锅在炉子里翻滚。 空腹高心许十成,指的是铁水从炉底涌出的时候,充满了整个铁锅,形成了一种高度。 好听玉楼撞动处,指的是当铁水撞击到玉制的炉盖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和声送出太分明,指的是当声音传遍整个房间时,它被清晰地传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炼钢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炼钢的壮丽景象。诗中的"大炉鞴里笑翻身"、"空腹高心许十成"
注释:一点灵光在各处都能感受到,心中无杂念,就能看到虚空。 五千言的教义是玄妙的道理,用湿纸包裹大虫,如何能裹住它呢? 赏析:《送巢道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巢道人的赞赏之情。首句“一点灵光触处通”,形容巢道人的精神境界高远,能够洞察一切。次句“心空不见太虚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巢道人的心境之空明,如同太虚般浩渺无垠。第三句“五千言把为玄妙”,赞扬了巢道人的智慧和见识。最后一句以“湿纸如何裹大虫”作比
注释: 1. 语言动静总天真:指说话、做事都保持天真烂漫的态度。 2. 叉手徒劳问别人:双手叉腰,徒劳地向别人求教。 3. 旧说青原白家酒:以前人们常说青原县的白家有美酒。 4. 子归切忌再沾唇:你回去后一定要避免再次品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 第一句“语言动静总天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说话做事总是保持天真烂漫的态度的赞美。 第二句“叉手徒劳问别人”
【注释】 尼了:佛语,即“你”的简称。 干藏乞(qī),即“干藏”。佛教语,指不生不灭的境界。 三绕绳床:比喻佛法深奥。 眼未开:意谓没有开悟。 起模画样:即“起模画样”,比喻模仿。 安排:指安排、设计。 葛藤桩子:比喻修行时所遇到的困难。 龙天:梵语“阿修罗”的音译。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是第一层意思,后两句是第二层意思。 “尼了然干藏乞语”是第一层意思。意思是说: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