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宾主话意深深,流落丛林古到今。
火冷灰寒口挂壁,衲僧冻死不知心。
注释:在寺庙里,没有宾客,也没有主人,只是默默地交谈。这种生活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火炉里的火已经烧到底部,寒冷的灰烬还在墙上挂着。这真是一位冻死都不知心的和尚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丛林古刹中的禅者生活,通过“无宾主话意深深”和“衲僧冻死不知心”等描写,展现了禅宗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僧侣与俗世生活的对比,突出了禅者的超然物外和内心平静。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僧人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精神的赞美。
无宾主话意深深,流落丛林古到今。
火冷灰寒口挂壁,衲僧冻死不知心。
注释:在寺庙里,没有宾客,也没有主人,只是默默地交谈。这种生活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火炉里的火已经烧到底部,寒冷的灰烬还在墙上挂着。这真是一位冻死都不知心的和尚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丛林古刹中的禅者生活,通过“无宾主话意深深”和“衲僧冻死不知心”等描写,展现了禅宗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僧侣与俗世生活的对比,突出了禅者的超然物外和内心平静。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僧人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精神的赞美。
秀长老请赞 秀长老,即秀禅师,是当时著名的禅宗高僧。他请人为他作诗并朗诵,以考验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他的禅意,这种活动在古代文人中有广泛流行。 译文:秀长老,就是秀禅师,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禅宗大师。他请求别人为他作诗,并且朗诵出来,以此来考验对方的禅悟水平。 注释:秀,名慧理,唐代著名禅师。禅师,指禅宗大师。吟,朗诵。 飞来峰下,龙床角畔。 飞来峰,位于杭州灵隐寺旁
【注释】 百种无能:形容无能的人很多。 面冷如冰:形容人冷酷无情,不近人情。 与世落落:指一个人高洁孤傲,不合于世俗。 任运腾腾: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 爱将一字禅:喜爱禅宗的教义。 杜衲僧:指禅宗大师。 厨山:指山林。 禀承:接受。 谷孤古:形容孤独。 林鸩砧:指山林中哀鸣的鸟叫声。比喻悲苦的声音。 各自有响音: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 书此处无金:意谓这里没有金子,即没有金钱。 【译文】
【诗句释义】 尼长老请赞:尼,即尼姑。长老,对僧人的尊称。请赞,请求赞美或评论。 住山三十载:住山,即出家为僧,居住在山林之中。三十载,三十年。 潦倒福缘微:潦倒,指生活贫困、境遇不佳。福缘,指命运、缘分。微,微弱、不显著。 全提一著:全部提出一个观点或主张。 衲子攒眉:僧人聚在一起,皱眉头。衲子,僧人。攒眉,皱着眉头。 我无沩山之作:没有沩山的作品。沩山,禅宗五祖弘忍的法号。 汝有铁磨之机
【解析】 “自赞 其二”是题目,全诗共有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 第一句:“握拂子”。拂子,是一种手持的拂尘。握拂子是僧人们的常用动作。第二句:“坐绳床。”绳床是一种用绳子做的卧具。第三句:“默尔无言”,默尔,沉默。第四句:“其声琅琅”。琅琅,形容声音清脆响亮。第五句:“断衲僧命脉”,“断衲”是指和尚的衣服破了以后补缀的布片,衲,指缝补过的布片。这句话的意思是:断了衲布衣服的和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掌握。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辞别师友的情景。首联“削发村院里,僻陋少见闻。”交代了诗人出家的原因;颔联“信脚到南地,也作住山人。”交代了诗人出家的地点和时间。颈联“龙床角畔脱空话,引得衲子如蜂屯”描写了诗人与僧人闲谈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的豪放洒脱之情。尾联“思归未得,故国梦频
注释: 1.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 形容不与人争夺,而是主动放弃,然后再得到。 2. 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形容人生在世,处处不如意,没有朋友陪伴。 3.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形容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超过了佛陀、祖师等前辈,就像冷泉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4.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 形容自己在闲适之处,却被人诽谤,就像被画在画卷上的肖像一样,被玷污了。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炬长老请赞:这句描述了一个场景,可能是一个僧人或法师在为某人祈福或祝福时,被要求进行某种赞颂或称赞的行为。 2. 刀不自截:刀不自截表示这个行为是由他人要求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意愿。 3. 水不自洗:水不自洗也是同样的解释,表示这个行为不是由自己的意愿决定的,而是被他人强迫或要求做的。 4. 我真我赞,成何道理
这首诗的翻译是: 清庵主请赞,以石为田,举世怪笑。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 也无禅,也无道。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 顶门自有通天窍。 注释: 1. 清庵主:指的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即通过坐禅来领悟佛法。 2. 以石为田:将石头当作田地耕种,意味着禅宗中强调的“空”和“无”的观念。 3. 举世怪笑:指世间的人对此修行方式的不解和嘲笑。 4.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比喻禅宗中的悟道
昭长老请赞 昭长老请,意为昭然大白。赞,为赞扬、赞美之意。 全无孔窍(全无孔窍) “孔窍”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有破绽、漏洞。这里指代的是一个人,他毫无破绽,没有任何瑕疵。 指桑骂柳(指桑骂柳) “指桑骂柳”,是一个成语,意在以彼物喻此物,暗指他人。这里指的是一个人故意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实则另有所图。 瞎衲僧正眼(瞎衲僧) “瞎衲僧”,是对僧侣的一种贬称。这里的“正眼”
寒岩居士请赞:寒岩居士,这里指的应该是寒山寺里的僧人,他请求别人为他写一首诗。寒山寺是佛教名胜古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七里山麓。 末法无知老比丘:末法是指佛教衰微的时代,无知表示没有智慧,老比丘指的是已经修行到一定阶段的和尚。 虚空寻缝陆行舟:虚空是佛教用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缝是指缝隙,这里指空间中的某些地方;陆行舟是指陆地上行走的船。整句诗的意思是说
诗句解析: 1. 冬来底事要商量,向道京师出大黄。 - “冬来”暗示冬天的到来,而“底事”表示需要讨论的原因或目的。 2. 多少病猫餐死鼠,日中抬首眼无光。 - “病猫”指因疾病而变得虚弱的猫,这里比喻为受疾病困扰的人。 - “餐死鼠”形容这些病患之人像饿极了的猫一样,吃尽了所有能找到的食物,这里的“死鼠”可能象征着贫穷、饥饿或是无力改变现状。 -
【注释】天地万物的本源与我同,拨开波浪去求水,徒劳无益。世人见到此花如梦境,我对此深信不疑。 【赏析】这是一首颂赞佛性诗。全诗以“天地根元”和“须弥座”,象征佛性与众生,说明佛性无量无边,广大无边。“我亦何殊”四句,以“时人”和“坐断须弥”,比喻凡夫见佛性如同见梦,对佛性无法信服;而自己则深信不疑。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所作。开元是唐代的一个盛世,社会安定,国富民强,人们生活富裕
注释:万法归一,这是何物?海口难酬,这一问难以回答。得不到青州一领衬衫,差点丧命,几乎丧失生命。 赏析:这是一首佛教诗,颂赞佛家“万法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皆空”的教义。首句是全诗的总纲,“万法归一”就是“一切皆空”。第二句是说,“这一问”就是“万法唯识”,即一切法(一切事物)都是从一心(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即万法唯心论)。第三句说,“这一问”就是“一切皆空”。第四句写自己对佛法的信仰
注释: 安居三月不论玄,水牯朝昏痛着鞭。 拽脱鼻绳无觅处,山童走得脚皮穿。 译文: 在山中安居了三个月,不再谈论玄奥的佛理。 清晨傍晚,牛儿被勒得疼痛不已,想要挣脱鼻子上的绳索却找不到地方。 只好让放牛的孩子牵着走,他跑得太急,脚上磨出了一层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林中的修行生活。他在这里度过了三个月的隐居时光,不再谈论玄奥的佛教教义,而是专注于修行。 清晨傍晚,牛儿被勒得疼痛不已
注释:曾到未到都来喝茶,为君揭出眼中花。犀因玩月纹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 赏析:此诗以犀牛、大象为喻,借指那些在官场中玩弄权术、巧取豪夺的人,他们就像犀牛因玩月而生出的角,大象被雷震而花落满牙一样,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内心空虚不堪。诗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出山相赞 其一 未出山时,四方风悄悄。 才出山来,平地洪波涌。 个般丑举止,邈得将何用。 也好长时展起,随分爇三钱兜楼香,薰他鼻孔。 译文: 在未出山之前,四处风声轻轻的。 刚一出来,平地就涌现出巨大的波浪。 那些笨拙的行为举止,有什么用呢? 也该好好表现一番,随意点燃三钱兜楼(一种古代建筑)上的香烟,让他的鼻子闻着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和行为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