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春花烂熳,春事绸缪。
若将春意会,特地惹春愁。
【注释】
不著佛:不要执著于佛教。
不著法:不要执著于佛法。
不著僧:不要执著于僧人。
春花烂熳:春天的花儿盛开得非常艳丽。
绸缪:准备,周密地考虑。
若将:如果。
会:领会,领悟。
特地:特意。
惹:招来。
愁: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偈颂是佛教中的一种唱诵形式,用韵文表达教义或进行修行,以唱诵的形式诵读出来。此偈颂以四句短句为主,语言简练,音韵和谐,富有哲理意味。
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偈颂”,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第二段为“译文”,共有四句,与偈颂对应。最后一段是对整首诗的赏析。
第一段“偈颂”: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不执著于寻求佛、法和僧人,这是一种禅定的境界,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春花烂熳,春事绸缪。
春天的花儿盛开得非常艳丽,春天的事情也要周密地考虑。这是对春天景象的描述,也是对人们生活态度的提醒,要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过于消极。
若将春意会,特地惹春愁。
如果我们能够领悟到春天的意义,那么就会特意地招惹一些忧愁。这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启示,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不要过于纠结于生活中的琐事。
【译文】
不追求佛、法、僧,
春天花朵开得艳,
事情周全思量着,
倘若领悟了春天意,
便特别地惹起愁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