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不进前,约不退后。
临济白拈,未是好手。
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箸空将撑虎口。

诗句解析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百十八:推不进前,约不退后。临济白拈,未是好手。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箸空将撑虎口。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面对挑战时的心理活动与自我评估。诗中的“推不进前,约不退后”体现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的内心斗争,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后退,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前进。而“临济白拈,未是好手”则反映了临济禅师对弟子的考验,他认为弟子们尚未真正理解禅理。最后两句“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箸空将撑虎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比喻修行者如同用玉箸支撑着巨大的虎口,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面临的艰难险阻。

译文

无法向前推进,也无法后退。临济白拈,还未成为高手。南山毫不吝啬地牺牲了两茎眉毛,却空握着玉筷子撑住老虎的口。

注释

  • 推不进前,约不退后:形容内心挣扎,难以决断。
  • 临济白拈:临济禅师对弟子的考验,通过简单的拈花动作考察弟子的理解。
  • 业随身:指人的习性和行为会跟随其一生,影响未来的命运。
  • 业随身:指人的习性和行为会跟随其一生,影响未来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内心的刻画,展现了禅宗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诗中“推不进前,约不退后”反映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既渴望进步又害怕失败。这种心态在佛教中被称为“进退维谷”,即人在面对道德或精神选择时,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临济白拈,未是好手”揭示了禅宗教育方法的特点。临济宗强调直指人心,直接点化众生,这种教育方式使得修行者必须快速领悟并实践所学知识,否则便无法达到真正的觉悟。

最后两句“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箸空将撑虎口”以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修行者面对巨大困难的顽强和勇气。这里“南山”可能象征着修行者的精神支柱,即使面临巨大的外在威胁,也不曾放弃;而“玉箸”则暗示了修行者手中的法器,虽小却足以撑起整个天空。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诗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以及他们为了达到最终目标所展现出的毅力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