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困倒床上,直至五鼓方苏。
今日升堂,言句都无。
且望大众,智不责愚。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即佛语。偈,梵语sutra的音译。颂,梵语sūtra的音译。“偈颂”是佛教的一种唱诵经文的形式,由四句组成,称为一偈。
六十八首:唐代高僧寒山子(公元728~793年)所作的六十八首《诗》中的第一首。
其三十六:指这首诗的第三十六首。
昨夜:昨天夜晚。
倒床:躺在床上。
五鼓:古代以更点计算时间,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鼓为夜半时分。一说五更是指鸡叫之后到天快亮时的时间,也即丑时。
苏:苏醒过来。
今日:今天。
升堂:升上厅堂。这里指的是起床后开始做礼拜。
言句都无:说话没有一句。
且:暂且,姑且。
望众:希望众人。
智不责愚:聪明的人不应该责备愚昧无知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偈颂,是佛教徒念诵佛经、赞颂佛陀功德时所吟咏的一种宗教歌曲。在佛教寺院里,和尚们常常念诵偈颂,以表达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同时也用以宣扬佛教教义。这种诗歌形式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人们传诵。
此诗是诗人困于疾病之中所作的一首诗。首二句写昨晚病重至五更才醒来,三、四句写今日清晨起来做礼拜时,发现自己言语迟钝,几乎说不出来。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无奈,并希望他人不要责备他的愚昧无知。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和困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中的“众生平等”观念。
此诗虽然简短,但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把一个普通人生病时的感受表现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同身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与担忧,以及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