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深,悲愿广。
作是思惟,云何方便。
普使群生登彼岸。
【注释】
苦海:佛教语,指苦难的大海。悲愿:悲悯众生,发愿普度众生。作是思惟:这样思考,即这样思索、考虑。云何方便: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众生得救?普使群生登彼岸:让所有的众生都达到解脱的境地。彼岸:佛教所说的西方净土。
【赏析】
这首《观音思惟像赞》,从佛教的观点看,是宣扬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世间苦难和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中“苦海”二字用得非常贴切,形象地概括了人间世的一切痛苦与烦恼。“作是思惟”四句,诗人以菩萨的心态,设身处地为众生着想,认为要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只有通过自己的大悲愿力,将他们引入佛法之门,使他们能够脱离苦海而达到彼岸。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是对人们进行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
全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七言歌行的形式。开头两句用“苦海”、“悲愿”两个比喻,把人间的痛苦世界形象地描绘出来。“作是思惟”,是作者的自述,表明他之所以要提倡这种精神,正是为了解除世人心中的苦痛。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发挥前两句所提出的“方便”问题。“方便”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修行的方法。作者提出一个疑问:“如何方便?”这个问题既是对众生的提问,又体现了作者自己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思考。最后四句,诗人以“普使群生登彼岸”作为答案,表达了自己对众生的深切期望。这里的“普使”二字,既表示广泛地帮助,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