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圆当户。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取个眼兮耳必聋,舍个耳兮目必瞽。
君不见老长沙弄爪牙,一踏踏倒小释迦。
将谓是个老大虫,元来却是一只虎。
释义: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满月当空照。
半夜里月光明亮如昼,到了天亮却看不见月亮。
你如果取了耳朵而丢了眼,听觉就灵敏;
你如果舍了耳朵而丢了眼睛,视觉就很敏锐。
你看那老长沙的张大千,他画的虎比真的虎还要大,
人们都说他是个“老龙王”,原来却是一只“小老虎”。
八月十五,月圆当户。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取个眼兮耳必聋,舍个耳兮目必瞽。
君不见老长沙弄爪牙,一踏踏倒小释迦。
将谓是个老大虫,元来却是一只虎。
释义: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满月当空照。
半夜里月光明亮如昼,到了天亮却看不见月亮。
你如果取了耳朵而丢了眼,听觉就灵敏;
你如果舍了耳朵而丢了眼睛,视觉就很敏锐。
你看那老长沙的张大千,他画的虎比真的虎还要大,
人们都说他是个“老龙王”,原来却是一只“小老虎”。
【诗句释义】 1. 德义请赞:德义,指的是道德和正义;请赞,表示赞美。整句的意思是请求赞美道德和正义。 2. 义出丰年,俭生不孝:意思是说,道德和正义可以带来丰收的年景,而节俭则会导致不孝。 3. 自古自今,岂容师教:意思是从古到今,难道容忍老师教导吗? 4. 义兮义兮知不知:这是对道德和正义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对道德和正义的敬畏和尊重。 5. 官税了兮何用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官员征税了
德浚请赞 德浚,即李德载,字景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官至尚书右仆射。德载为人耿介,为官有声,与白居易、刘禹锡交游甚密。他一生好客,喜宾客,常与宾客饮酒赋诗,自号酒中仙。 赞:这里指代诗歌的序言或后记,相当于“序”。 德浚(dézōn)请赞:德浚在这首诗里以“酒中仙”自称,他请人作序(赞),说明他要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踞胡床:坐在一张胡床(古代的一种高脚坐具)上。 握麈尾
【注释】 “泉大道赞”: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借写酒和肉来讽刺贪官污吏。 “这瞎秃,无捡束”,是说这地方的官吏,没有一点规矩,乱来一气; “浴龙湫”:在湖南郴州城西,相传为古时神龙所游之水,故名。 “系蛇腹”:比喻官吏把钱财放在袋里,就像把毒蛇放在口袋里一样危险。 “瓢里酒,钵里肉”,指官吏贪污受贿,像喝酒吃肉一样。 “到头底事若为论,郴州城中六月六”:最后一句意思是
【注释】 1. 禅人:佛家语,指参禅的人。 2. 请赞:请僧人作诗,以颂扬其高僧身份。 3. 瞎贼:骂人之词,指不识字的人。 4. 无羁勒:没有拘束或约束。 5. 指槐骂柳,将南作北:意谓指槐骂柳是南辕北辙。 6. 横也凑他不得,竖也凑他不得:横竖都找不到他的踪迹。 7. 谁知箩里生姜:指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8. 元:同“原”。 9. 井中侯黑:即“瓮中之鳖”
【注释】 大不可忽:指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能轻视。细不可欺:《庄子·天地》篇:“圣人常游于六极之下。”六极,即六合。六合之内皆为宇内,六合之外皆为宙内。《淮南子·要略》:“六合之内,圣人所不知;六合之外,神人所不及。”《列子·仲尼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生而不论。”所以“六合”泛指宇宙间的一切。微,微小。机宜:权宜之计。 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意思是说
注释: 人道脱俗,我道不似。 人们认为他像佛,我却觉得他不像。 口少四方,眉欠八字。 他的口才不多,眉毛却很粗。 不是普丰清上人,定应唤作王蛮子。 他不是普通的僧人,应该被称为“王蛮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一幅人物形象。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首句"人道脱似,我道不似。"意思是说
注释: 1. 僻性:指性格怪异的人。 2. 拗木枕:一种用来睡觉的枕头,形状奇特,两头尖,中间凹进去。 3. 没意智:没有智慧。 4. 自己独冤家:指自己就是最大的敌人。 5. 佛祖闲奴婢:佛教认为,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需要经过修行和悟性才能达到。在这里,“佛祖”指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而“奴婢”则是指普通人或众生。 6. 尝闻一饱忘百饥: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听说过,当一个人吃饱了以后
小师德輶请赞 喜一上,怒一上,少机关,足伎俩。 硬把虚空量,刚道有一丈。 似这般会算底本师,如何唤作无准和尚。 注释:这是一首赞美小师德輶(yuán)的诗。诗中提到了喜一上、怒一上、少机关等词语。喜一上、怒一上指的是小师德輶在表演时的情绪变化;少机关指他在表演时没有使用复杂的机关;足伎俩表示他的表演技艺高超。硬把虚空量、刚道有一丈形容他的表演技艺高超,将虚空都量得一丈长。似这般会算底本师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总共二十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眼里没瞳人,鼻头无孔窍。 - “眼里”指的是眼睛,“瞳人”是指瞳孔;“鼻头”指的是鼻子,“孔窍”是指鼻孔。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眼睛没有瞳孔,鼻子也没有孔窍。 - 注释:眼睛里没有瞳孔;鼻子上没有孔。 - 单卖赤发综,鬼见拍手笑。 - “单卖”指的是只卖,“赤发综”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或者是一种形容
【注释】 须发:胡须与头发。 松:蓬松散乱貌。 孔:眼孔,这里指眼珠。 定动:静止不动貌。 死货:无用之物。 手头活弄:灵活地运用。 丹山凤:传说中的凤凰。传说中,丹山为凤凰栖息之所,故以“丹山”代指凤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赋予其人的情感、志向,使其具有了人的情性意态。 首句写僧人的外貌。“须发蓬松”,写出僧人的相貌;“眼孔定动”
【注释】 衲僧:即和尚。衲,是旧时对和尚的称呼。 了无定度:没有固定的方法、规律。 握土成金:把泥土变成金子。 握金成土:把金子变成泥土。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门中“悟法”的诗。“衲僧用处,了无定度”,说明佛教禅宗悟法的机缘,没有一定的法则可以遵循。“握土成金,握金成土”,比喻禅宗修行者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实践,能够将外在的物质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从而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
【注释】谷类作物、豆类作物都成熟了,吃粥、吃饭都有余了。仰起头来观看天空,两手抚摸着肚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农民喜悦之情。诗人在丰收季节,看到粮食丰产,生活富裕,心情非常高兴。于是抬头仰望天空,用手摸着肚子,表现出他满足、愉快的心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民劳动成果的诗。它以朴素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大自然赐予的丰收的喜悦和自豪感。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每句五字一句,节奏鲜明而和谐
【注释】 和麸:用面粉和面。 粜(tiào)面:卖粮。 夹糠炊米:掺糠蒸饭。 謼(wēi):同“讳”,隐讳,欺骗。 觑(qù):偷看。 直得:直译过来。即直译过来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剥削者残酷剥削劳动者的诗。首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剥削者的凶残面目。第二句进一步揭露了剥削者的奸诈、狡猾。最后两句写劳动者在半夜三更被剥削者欺压、剥削,不敢吭声。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形象
【注释】 “偈”是佛教的一种说唱文学。“一百四十”指《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四十一种佛性。“偈颂”就是用四字句、五字句组成的韵文。“其二十三”指《大乘起信论》中的第二十三首,即“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究竟无有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揭露和讽刺社会黑暗现象的作品。 “一冬二冬,你侬我侬”,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把“冬”比作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互相依偎,相亲相爱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一饱忘百饥:这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当人们吃饱了的时候,他们就不再担心饥饿。这反映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物质丰富到可以让人忘记饥饿的痛苦。 2. 人人尽展眉: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那就是在物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地展露笑容,无忧无虑。这里的“尽展眉”可以理解为“完全放松”,形容人们的心情非常愉悦。 3. 太平无事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内容,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作答。注意通假字“即”“已”,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句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即可。 (1) “过去”指过去的一切;“未来”,指现在及以后的一切。“即今名现在,现在安在哉”的意思是:现在就是现在的名字,怎么能够知道它现在在哪里呢? 译文: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也不存在,现在的就是现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