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动尘,语不动唇。
现成行货,黄金白银。
君不见洞山老,问佛直答麻三斤。
注释:
- 行不动尘,语不动唇:意指心不动,言不动。
- 现成行货,黄金白银:比喻人的行为和言论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自己创造。
- 君不见洞山老,问佛直答麻三斤:指的是洞山老和尚回答信徒的问题时,总是用麻布做成的袋子装好,然后递给信徒,表示他的回答是免费的(因为洞山老和尚的寺庙经常有乞丐来讨饭)。这里的“麻三斤”就是他的回答费用。
行不动尘,语不动唇。
现成行货,黄金白银。
君不见洞山老,问佛直答麻三斤。
注释:
【诗句释义】 1. 德义请赞:德义,指的是道德和正义;请赞,表示赞美。整句的意思是请求赞美道德和正义。 2. 义出丰年,俭生不孝:意思是说,道德和正义可以带来丰收的年景,而节俭则会导致不孝。 3. 自古自今,岂容师教:意思是从古到今,难道容忍老师教导吗? 4. 义兮义兮知不知:这是对道德和正义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对道德和正义的敬畏和尊重。 5. 官税了兮何用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官员征税了
德浚请赞 德浚,即李德载,字景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官至尚书右仆射。德载为人耿介,为官有声,与白居易、刘禹锡交游甚密。他一生好客,喜宾客,常与宾客饮酒赋诗,自号酒中仙。 赞:这里指代诗歌的序言或后记,相当于“序”。 德浚(dézōn)请赞:德浚在这首诗里以“酒中仙”自称,他请人作序(赞),说明他要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踞胡床:坐在一张胡床(古代的一种高脚坐具)上。 握麈尾
【注释】 “泉大道赞”: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借写酒和肉来讽刺贪官污吏。 “这瞎秃,无捡束”,是说这地方的官吏,没有一点规矩,乱来一气; “浴龙湫”:在湖南郴州城西,相传为古时神龙所游之水,故名。 “系蛇腹”:比喻官吏把钱财放在袋里,就像把毒蛇放在口袋里一样危险。 “瓢里酒,钵里肉”,指官吏贪污受贿,像喝酒吃肉一样。 “到头底事若为论,郴州城中六月六”:最后一句意思是
【注释】 1. 禅人:佛家语,指参禅的人。 2. 请赞:请僧人作诗,以颂扬其高僧身份。 3. 瞎贼:骂人之词,指不识字的人。 4. 无羁勒:没有拘束或约束。 5. 指槐骂柳,将南作北:意谓指槐骂柳是南辕北辙。 6. 横也凑他不得,竖也凑他不得:横竖都找不到他的踪迹。 7. 谁知箩里生姜:指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8. 元:同“原”。 9. 井中侯黑:即“瓮中之鳖”
【注释】 大不可忽:指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能轻视。细不可欺:《庄子·天地》篇:“圣人常游于六极之下。”六极,即六合。六合之内皆为宇内,六合之外皆为宙内。《淮南子·要略》:“六合之内,圣人所不知;六合之外,神人所不及。”《列子·仲尼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生而不论。”所以“六合”泛指宇宙间的一切。微,微小。机宜:权宜之计。 可以拈一尘融十虚以无遗:意思是说
注释: 人道脱俗,我道不似。 人们认为他像佛,我却觉得他不像。 口少四方,眉欠八字。 他的口才不多,眉毛却很粗。 不是普丰清上人,定应唤作王蛮子。 他不是普通的僧人,应该被称为“王蛮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一幅人物形象。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首句"人道脱似,我道不似。"意思是说
注释: 1. 僻性:指性格怪异的人。 2. 拗木枕:一种用来睡觉的枕头,形状奇特,两头尖,中间凹进去。 3. 没意智:没有智慧。 4. 自己独冤家:指自己就是最大的敌人。 5. 佛祖闲奴婢:佛教认为,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需要经过修行和悟性才能达到。在这里,“佛祖”指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而“奴婢”则是指普通人或众生。 6. 尝闻一饱忘百饥: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听说过,当一个人吃饱了以后
小师德輶请赞 喜一上,怒一上,少机关,足伎俩。 硬把虚空量,刚道有一丈。 似这般会算底本师,如何唤作无准和尚。 注释:这是一首赞美小师德輶(yuán)的诗。诗中提到了喜一上、怒一上、少机关等词语。喜一上、怒一上指的是小师德輶在表演时的情绪变化;少机关指他在表演时没有使用复杂的机关;足伎俩表示他的表演技艺高超。硬把虚空量、刚道有一丈形容他的表演技艺高超,将虚空都量得一丈长。似这般会算底本师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总共二十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眼里没瞳人,鼻头无孔窍。 - “眼里”指的是眼睛,“瞳人”是指瞳孔;“鼻头”指的是鼻子,“孔窍”是指鼻孔。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眼睛没有瞳孔,鼻子也没有孔窍。 - 注释:眼睛里没有瞳孔;鼻子上没有孔。 - 单卖赤发综,鬼见拍手笑。 - “单卖”指的是只卖,“赤发综”可能是一个错别字或者是一种形容
【注释】 须发:胡须与头发。 松:蓬松散乱貌。 孔:眼孔,这里指眼珠。 定动:静止不动貌。 死货:无用之物。 手头活弄:灵活地运用。 丹山凤:传说中的凤凰。传说中,丹山为凤凰栖息之所,故以“丹山”代指凤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赋予其人的情感、志向,使其具有了人的情性意态。 首句写僧人的外貌。“须发蓬松”,写出僧人的相貌;“眼孔定动”
【注释】 偈颂:梵语意译为“佛歌”,是佛教的一种说唱形式。此诗为宋代释道潜所作,以中秋赏月为题。 竞赏:争着欣赏。 山僧:僧人自称。 不管:不理会。 大都:大多。 天边:天空边缘。 圆缺:圆满残缺。 月半:农历每月十六日,月亮偏小,称“月半”。 赏析: 这首词的大意是:人们都争相去欣赏中秋节的明月,只有山上的和尚对此并不理会。其实,月亮大多是圆的,只是有的时候是残缺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逐句分析。 ①第一句中“黑似漆”是形容该物的颜色,黑色,与下句“空叹息”形成反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闻之物的感慨。 ②第二句中的“唧唧”,是拟声词,用来形容秋虫的声音,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 ③第三句“分文不直”
第一句“凤凰台畔”,凤凰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凤凰栖息的地方,象征着祥瑞和美好;台畔则是指台的周围,这里用来表达一种美好的环境或氛围。 第二句“玉几峰前”,玉几峰是一处自然景观,山峰如玉一般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三句“筑著磕著”,这里的“筑”和“磕”都是动词,意为建造、搭建,而“著磕著”则是一个复合词,表示一种努力、奋斗的意思。 第四句“夙世生冤”
【注释】: 1.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九十八 -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偶语。 2. 轻如鸿毛轻 - “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小。 3. 重若丘山重 - “丘山”:高大的山,这里形容极其重要或重大。 4. 安排不得处 - “安排”:布置、安置。 5. 信手拈来用 - “拈来”:随意拿来,比喻随手可得。 6. 虽是死蛇 - “死蛇”:死去的蛇。 7. 却要活弄 - “却要”:反而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衲僧门下,无可不可。 热则到处乘凉,寒则围炉向火。 饥则餐,困则卧。 执法修行,如牛拽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衲僧门下,无可不可。 - 释义:这里的“衲僧”指的是禅宗僧人,而“无可不可”意味着在禅宗中,一切行为都是随意的,不受任何约束。 - 赏析:禅宗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由解脱,不受外界条件的制约。这句话体现了禅宗对自由无拘的态度。 2.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加上必要的注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注释: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一百 二月春光明媚,是处花酣柳醉。 译文:春天的二月,阳光明媚,到处都是花开得烂漫,柳枝也似乎沉醉在其中。 注释: 1. "偈颂":这是对佛教颂词的称呼,是一种佛教文学形式。 2. "一百四十一首":指的是《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中的第11首诗。 3. "其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