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个模样,画个模样。
既有模样,是甚模样。
节节危梁十二层,垂垂白发三千丈。
【注释】
觉际融长老:即觉岸师,唐代诗僧。赞:佛教用语,梵语“伽他”的简称,是唱诵佛经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代的韵文诗。
无个模样:没有形状的模样。
画个模样:有形相的模样。
既(jì)有模样:既然有了形状的模样。
是甚模样:是什么形状的模样?
节节危梁十二层:指楼阁上层层叠叠的檐角。
垂垂白发三千丈:指高峻入云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寺院中看到一幅《千佛图》后所生发的感想,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千佛图的雄伟壮丽,并表达了对佛力的赞美之情。
首句“无个模样”,意为没有形状的模样,“画个模样”则是指有了形状的模样。诗人在这里以设问的口吻来表达一种疑问:既然已经有了模样,那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这种设问方式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充满了疑惑和求索。
颔联进一步展开这种疑惑。“既有模样,是甚模样”,诗人在颔联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思考的漩涡。这里的“是甚模样”实际上是一种自问自答,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佛力无边、无法捉摸的赞叹。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这幅千佛图的宏伟壮观。“节节危梁十二层,垂垂白发三千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对千佛塔层层叠叠的檐角和高耸入云的山峰的形象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这幅千佛图的雄伟气势。同时,这种夸张的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佛力的赞美之情。“觉岸师曰:‘此乃天工开物之妙,非人力所能为也。” 这句译文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这幅千佛图的赞叹之情,还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对佛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