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拈花,少林得髓。
病痛一般,脉息有异。
脉得著目前见鬼,脉不著死而不吊。

【注释】偈颂六十五首其二十:这是一首禅宗公案的谜语诗,以拈花示众和达摩面壁的故事,作为谜面。

鹫岭(yu ji ling):山名。在广东韶关南。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前,于鹫岭上修行之地。

“拈花”二句:指《五灯会元》卷一载达摩到少林寺向慧可传法事。据传说,达摩在嵩岳少室山少林寺前的双林树下,以袈裟作施,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物,微妙难言,但心印心,见性成佛。”这时只留下一只花瓶,上面放着一支鲜花,旁边立着一个弟子。花瓶就是达摩的“脉”,鲜花就是他的“髓”。慧可得到花瓶和鲜花,以为得道,便在树上结茅而居,日夜坐禅。后来他听说达摩已入印度,就不远万里去寻访。达摩见到他,问他从何处来。慧可说:“我自达摩来。”达摩问他:“汝是何人?”慧可答:“我即是僧。”(《五灯会元》)达摩问慧可:你学到了什么呢?慧可答:“学得心体寂然,万法皆空。”达摩告诉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病痛”二句:指《五灯会元》卷五载灵祐禅师与赵州从谂问答之事。灵祐问赵州:“某甲有疾,乞师指示病根。”赵州答:“老僧病在垂死,不在患疾。”灵祐又问:“和尚得个什么病?”赵州回答:“病须具足,才能得道;病须著得,才能得道;若不得著,则不患得患失。”灵祐又问:“如何具足?”赵州回答:“一切时、一切处。”灵祐又问:“如何一切时一切处?”赵州回答:“如人病在床,即具足在堂中;病在堂中,即具足在庭中;病在庭中,则具足在屋里;病在屋里,即具足在巷里;病在巷里,则具足在街坊;病在街坊,即具足以及于四海九州。”灵祐又问:“如何一切处?”赵州回答:“如人说地狱,则具足在天堂;说天堂,则具足在地狱;说地狱,则具足在畜生界;说畜生界,则具足在三昧天;说三昧天,则具足在阿鼻地狱;说阿鼻地狱,则具足在诸佛世界。”灵祐听后大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脉(mài):中医理论认为脉象是反映病情变化的生理现象。

【赏析】这首诗用禅宗公案故事作为谜面,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谜面的“拈花示众”和达摩面壁都是禅宗史上有名的公案。作者抓住这两点,用巧妙的语言,把达摩的示教过程浓缩在一个简洁的字里,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秘。谜底中的“脉”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这里用来表示佛教的修证。谜面中的“病痛”、“脉得著”等词语都富有禅意,表现了谜语的含蓄和幽默。整首谜语诗语言精炼而含义深远,耐人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