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端不及处,精神殊可掬。
靡靡听谈玄,六月添重服。
【解析】
(1)“墨竹”是诗人自题的字。诗中写自己喜爱竹子,但因不能亲手培育而感到遗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首句说墨竹,次句说白竹,以墨竹比君子,以白竹喻小人,这是《论语》中的名言。
(2)“精神殊可掬”,意谓竹子虽无枝繁叶茂之姿,却有清瘦挺拔、节节向上之态,其精神可掬。这一句既赞了竹子,又暗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怀。
(3)“靡靡听谈玄”,意为听到别人谈论玄学(即玄理),心中烦闷不已,如同在热天里添衣一般,这里用反衬手法,写出自己无法摆脱烦闷的心情。“谈玄”指谈论玄理,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万物本源皆为道,主张通过清静无为的修养来体认宇宙自然的本原。
【答案】
(1)墨竹
(2)墨竹
(3)精神殊可掬;靡靡听谈玄,六月添重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题字号“墨竹”。墨竹,是诗人自题的字。诗中写自己喜爱竹子,但因不能亲手培育而感到遗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首句说墨竹,次句说白竹,以墨竹比君子,以白竹喻小人,这是《论语》中的名言。
首联“墨竹”,以墨竹喻君子,以白竹喻小人。此诗起笔即写“墨竹”,表明诗人自谦之意。墨竹,即墨色深棕而略带淡青的竹。墨竹虽然不如翠竹那样青翠欲滴,但它的清高孤洁的气质却使人肃然起敬。
颔联“精神殊可掬”,意思是竹子虽无枝繁叶茂之姿,却有清瘦挺拔、节节向上之态,其精神可掬。这一句既赞了竹子,又暗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怀。“精神”,比喻人的精神境界或气节操守。诗人以精神可掬的竹子自许,表现了自己孤高自赏的情怀。
颈联“靡靡听谈玄,六月添重服”,意谓听到别人谈论玄理,心中烦闷不已,如同在热天里添衣一般,这里用反衬手法,写出自己无法摆脱烦闷的心情。“谈玄”,指谈论玄学(即玄理),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万物本源皆为道,主张通过清静无为的修养来体认宇宙自然的本原。
尾联“六月添重服”,用“六月添重服”这一典故,说明自己心烦意乱的原因。“六月”,泛指热天。“重服”,指厚衣服。这里用典,意谓热得连衣服都穿不惯,只好穿厚衣服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