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注释:庾岭,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南宗和北祖是禅宗的两个派别,他们在庾岭这个地方争夺衣钵(即传授佛法的袈裟),经过雨水洗刷、风吹磨砺,石头仍然保持着新鲜感。
灵迹,指佛教的遗迹或圣地。千载后,意指千年之后。丛林,原指山林中的修行场所,这里泛指佛教徒聚集的地方。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这些佛教遗迹在千年之后依然存在,而且那些曾经在这里修行过的僧人仍然健在。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注释:庾岭,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南宗和北祖是禅宗的两个派别,他们在庾岭这个地方争夺衣钵(即传授佛法的袈裟),经过雨水洗刷、风吹磨砺,石头仍然保持着新鲜感。
灵迹,指佛教的遗迹或圣地。千载后,意指千年之后。丛林,原指山林中的修行场所,这里泛指佛教徒聚集的地方。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这些佛教遗迹在千年之后依然存在,而且那些曾经在这里修行过的僧人仍然健在。
【注释】: 1. 毡拍板,无孔笛。毡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皮制成的,拍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笛子是竹制的,吹奏时发出悠扬的旋律。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 2. 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音调,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 临机不解,转身又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突然的变化或者突发的情况
【注释】 宣:宣布。兴化:唐代宗室支派,以宣城(今安徽宣城)为郡。问答图:即《宣和画谱》所载之《宣和画谱》卷五“宣和画谱”中的《宣和画谱》。庆会:指君臣欢聚庆贺。豁:开。全机:万事皆通的意思。百亿:形容极多。乾坤:指天地之间。光辉:光彩照耀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赞美宣纸的质地、色泽和神韵,表达了对宣纸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用“庆会”二字,把宣纸放在君臣欢聚庆贺的场合下赞颂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冤仇和债主的相遇,中间两句写双方矛盾冲突的原因,最后两句写双方和解的过程。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冤有头”是说:仇怨有原因。“债有主”是说:债务有欠方。“天然欲访庞翁”是说:天生要见这个老翁。“恰好撞著此女”是说:恰恰遇见了这个女子。“揣尽家私,瓜甜蒂苦。”是说:把家里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结果却得到了不甜的瓜果,原因是:把甜的瓜蒂也挖出来吃掉了
注释 - 肃宗:指唐朝皇帝李亨,即唐肃宗。 - 问忠国师:指的是向忠信的和尚询问关于调御之道。 - 十身调御图赞:一种道教修行方法,意指通过修习“十身调御”,以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万乘:古代帝王的尊称,指代皇帝。 - 垂衣而治:形容皇帝不亲自过问政事,而是让大臣们处理国家大事。 - 答处太颟顸:回答得太过马虎,没有认真对待。 - 十月清霜重:描绘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
【注释】参药山:即药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图赞:指绘画作品的题赞。黑豆:形容黑云。 青松:松树。癯然:瘦削的样子。老比丘:年老的和尚。吾无隐:我无处躲藏。云水曲周遮:指佛教中所说的云遮雾绕的神秘境界。周遮:遮蔽。傍人眼里花:指佛家的花果世界。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药山景色之神奇、美丽和神秘。 首句“黑豆数无穷”形象地描绘了药山上空浓密的云雾,仿佛是无尽的黑豆。这里的“黑豆”既指自然界中的云
【解析】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藏头露影问来由”意思是:你隐藏的身影,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却把西江尽力酬”意思是:我却要用西江水来尽情地报答你。“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是说,我回头望去,天地好像都变得狭窄了,自己却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不知道身在哪里。 注释中涉及的关键词有:庞居士、马大师、图赞、西江、御街。赏析中应抓住关键词展开,如“庞居士”是这首诗中的人物
这首诗描述了庞居士全家外出求神拜佛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图赞”表示寻求帮助和祝福。 第一句:“神出鬼没,接响承虚。” 这里的“神出鬼没”形容庞居士的家人们行动神秘莫测,如同神仙一样不可捉摸。而“接响承虚”则形容他们的行为灵活多变,善于应对各种情况。 第二句:“这一火络,邪法难扶。” 这里的“火络”可能是指一种强大的法术或者势力,而“邪法难扶”则表示这种力量强大到无法被轻易抵挡或消除。
【注释】 黄檗:即黄檗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别称。礼佛掌宣宗图赞:是黄檗禅僧对唐宣宗所作的颂诗。 七赤之躯:指宣宗皇帝的体貌特征。 额有圆珠:额头上像圆珠一样明亮发亮。 问著便掌,胆大心粗:意思是说,宣宗皇帝一见到禅师就敢于下拜,其胆量和心胸都十分粗犷豪放。 不是大中天子:意谓不是正统的天子。 几乎唤马作驴:比喻宣宗皇帝昏庸无能,连马都不如。 大家水底按葫芦
【诗句释义】 文宗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 译文:皇上询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美之词。 注释:终南山,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名山,以秀美著称。蛤蜊,这里指蛤蜊图,即蛤蜊形的图画。文宗,唐武宗李炎(814—846年)的年号是会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后写的一首应诏诗。诗中“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
【注释】 初而欣:起初很欣赏。久而厌:久而久之就厌倦了。明月夜光:指月亮在夜晚的光辉。多逢按剑:多次碰上持剑的人。信得及:相信能够实现。自有灵验:自然有灵验。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和尚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向往清静的生活。首句“光禅者请赞”,光禅师请赞颂。诗人以禅宗的空寂之境为背景,通过描写光禅师与俗世的交往来表现其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次句“初而欣,久而厌”是说开始的时候,他对世俗生活感到高兴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重点字词的把握,以及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选项要求作答即可。 ①“一发千钧”是说情况非常危急,比喻事情十分严重或事态发展很快。“适此时”即正逢此时。②“风前无语皱双眉”,意思是面对狂风暴雨,却只能无奈地皱眉叹息。③“松源正脉将枯竭”,意为松树的源头(指松树的根系)即将枯竭。④“浚发灵源复是谁”,意即重新发掘那蕴藏在地下、被深埋着的灵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谢梦庵居士性宗集 谢梦庵居士指的是诗人,居士则是指在家修行之人,这里指的可能是诗人的身份和修行者的心态。性宗集即诗歌集的名称,性宗在这里指的是道家或佛家关于本性的理论,也就是人的本原、本性。 2. 性本无宗梦亦非 性本无宗:指人的本性本就是清净的,没有固定的教义可以作为修行的根据。 梦亦非:指梦中的境界并非真实,只是虚幻
【注释】礼道吾:指佛寺。雷迁塔:即雷音寺,在杭州天竺山,为唐代高僧惠能的讲法处,因寺内常有雷声而得名。祖师:指惠能。灵骨:指惠能的遗骨。应难:指慧能在世时,人们认为他是非凡之人,难以预料他将来的成就。霹雳声中:形容雷电交加,非常壮观的景象。别山:指天目山,位于浙江临安(今属安徽)。“父子”句:指惠能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关系。机不密:指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够密切。“翻成千古是非关”
【注释】 ①白糍:一种糯米食品,用白糖和水制成的。 ②匈:指匈国(今匈牙利一带)。 ③秫:高粱。 ④烂舂:形容碾得非常碎的米。 ⑤醉人风味:指美味可口。 ⑥火炉头:火炉旁。 ⑦粘牙缀齿:牙齿上沾有食物残渣。 ⑧君:指你。 ⑨烦君:烦扰你。 ⑩莫作粘牙缀齿人:别把这种美食当做是那些黏牙或嘴里有残留物的人吃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写对友人送的白糍的感想。首两句写其色泽、口感,三四句写其香味
注释:在毗耶金粟身(毗耶是印度地名,金粟是佛名)稽首礼拜后,静中多见闹中人。 将不二法门头的事时与虚空细讲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体悟。毗耶是印度地名,金粟是佛名,这里指佛教的圣地,即佛教的发源地。诗人在佛教圣地稽首礼拜后,静中多见闹中人,这是指他虽然在佛教圣地虔诚礼敬,但是内心依然充满杂念、浮躁,无法真正静心。 诗的后两句写自己如何用佛法教导众生
【注释】 祝融: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时南方地区的部落酋长。这里借指山峰。性首座:即性空,唐人李渤(772-846),字子牟,号梦得,又号南斋先生,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同游庐山,作诗唱和。 【赏析】 寄雪窦性首座: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生命,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友人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