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贯鼻端,牛行虎视。
祇者形模,转增聋戾。
万丈寒潭兮泐水无波,千仞宝山兮浮图锁翠,八十四人兮犹居学地。
【注释】
- 礼宝峰:指寺庙。马大师:马祖,禅宗五祖之一,俗姓马,字乘,唐代人。
- 舌贯鼻端: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 牛行虎视:指气势威猛如牛或像老虎般凶猛。
- 祇者形模:指佛像。
- 转增聋戾(lì):反而更加聋哑。
- 万丈寒潭:形容非常深的水域。
- 泐(lù)水无波:意思是水流经过岩石磨平了,变得平滑,所以水面上没有波澜。
- 浮图锁翠:佛塔上的绿松石镶嵌成各种图案和装饰,犹如被绿松石锁住了一样。
- 八十四人:指佛教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的是马祖大师的形象和佛教徒的学习生活。
首句“舌贯鼻端,牛行虎视”,形容马祖大师的舌头像通达至鼻尖一样,眼神像牛一样威猛而犀利。这两句描绘了马祖大师的威严和力量。
第二句“祇者形模,转增聋戾”,指佛像的形状模子,反而更加显得聋哑。这一句表达了马祖大师的形象虽然威严,但是也有一种深沉、内敛的气质。
第三句“万丈寒潭兮泐水无波”,形容万丈高的深潭,水流过岩石磨平后变得平滑,因此没有波澜。这一句表达了马祖大师的智慧和深邃。
第四句“千仞宝山兮浮图锁翠”,描述一座高达千仞的山峰,上面覆盖着绿色的树木,好像被绿松石锁住了一样。这一句描绘了马祖大师周围的环境和他的崇高地位。
最后一联“八十四人兮犹居学地”,指佛教徒八十四人仍然居住在学习的地方。这一句强调了佛教徒对佛法的学习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马祖大师的形象和他的周围环境,表达了佛教徒对佛法的学习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马祖大师的威严、智慧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