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里水云踪迹,七百年西竺陈人。
眼睛乌律卒,面子黑鳞皴。
传衣付法,惹起埃尘。
如今红紫乱朱纷然而出,岂止乎少林五叶一花之春。
斯临远讳,荐此溪蘋,万古千秋累子孙。
【注释】
偈颂:佛教语。即佛经中唱导颂赞之词,后泛称佛经中的韵文或偈子。
其十二:指《偈颂十三首》之第十二首。
水云踪迹:比喻行踪不定,如同水云一样无定。
七百年西竺陈人:指陈慧达(567-639),南朝齐梁间僧人。据《续高僧传》记载,他于南齐天监二年(503)随师入庐山东林寺出家,“年二十,得法,名闻江左”。曾游历西域,后至西天,于天监八年(509)返回,时已年迈,在东林寺说法。此诗用陈慧达事,借以抒发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同时也暗寓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于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向往。
乌律卒:形容眼睛深陷的样子。
黑鳞皴:形容脸上皱纹多如鱼鳞。
传衣付法:指传授佛法、衣钵。
埃尘:指尘土、污垢。
红紫乱朱纷然而出:形容世事纷繁复杂,色彩斑斓。
斯临远讳:指远离世俗之事。
荐此溪蘋:指献上这溪边生长的蘋菜。
万古千秋累子孙:意为世代相传,永世不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诗人通过描绘陈慧达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也用世态炎凉来反衬佛法的永恒不变,表达了对于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