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扬州有,移来此地栽。
年年送春后,处处见花开。
红药还相似,朱颜换不回。
晴窗添水浸,吟愧谢公才。

芍药

旧说扬州有,移来此地栽。

年年送春后,处处见花开。

红药还相似,朱颜换不回。

晴窗添水浸,吟愧谢公才。

译文:
芍药在扬州就有种植,被移植到这里。每年春天送走之后,都能在各地看到它盛开。
虽然红色芍药看起来相似,但人的容貌无法恢复原状。
晴朗的窗户下,用水浸湿芍药花,我深感惭愧谢灵运写诗的才华。

注释:

  1. 芍药:一种花卉,因其艳丽的花朵和香气而闻名。
  2. 旧说扬州有:指古代就有关于扬州种植芍药的说法。
  3. 移来此地栽:将芍药从其他地方移栽到这个地方栽培。
  4. 年年送春后:每年春天过去后,都会看到芍药盛开。
  5. 处处见花开: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芍药开花。
  6. 红药还相似,朱颜换不回:尽管红色芍药看起来很相似,但人的容颜无法恢复青春。
  7. 晴窗添水浸:晴朗的天气下,用窗台上的水浸泡芍药花。
  8. 吟愧谢公才:因自己写诗的能力不如谢灵运而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芍药的喜爱及其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处。首句“旧说扬州有”引出了对扬州芍药的熟悉与怀念;第二句“移来此地栽”则表达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和期待。第三句“年年送春后”突出了芍药与春天的关系,暗示了它的生命力与美丽。第四句“处处见花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植物的普及性和普遍性。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深化了对芍药之美的感受:“红药还相似,朱颜换不回”,虽然红色的芍药看起来相似,但人的青春是无法挽回的。这里的“红药”既是对芍药的比喻,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易逝。

最后一句“晴窗添水浸”,描绘了诗人在晴朗的天气下欣赏芍药的情景。而“吟愧谢公才”则表达了诗人对谢灵运诗歌造诣的羡慕和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在写诗方面的不足。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以及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