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淋漓湿,画师今几人。
宋英传古色,韦偃是前身。
森竦髯如猬,粼皴铁作鳞。
蟠根岩壑底,多幸不遭秦。
马宋英画松
元气淋漓湿,画师今几人。
宋英传古色,韦偃是前身。
森竦髯如猬,粼皴铁作鳞。
蟠根岩壑底,多幸不遭秦。
注释:
- 元气淋漓湿:形容松树的气势磅礴,生命力旺盛。
- 画师今几人:感叹当今能够继承传统绘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 宋英传古色:指宋代画家李成擅长表现山水的韵味。
- 韦偃是前身:韦偃是唐代著名画家,与宋代的李成有相似之处。
- 森竦(sēn sǒng)髯(rán)如猬(wèi):形容松树枝条密集、粗壮,如同刺猬的毛一般。
- 粼皴(lín cūn)铁作鳞:形容松树的纹理清晰,如同铁铸的鳞片。
- 蟠根岩壑底:指松树根部盘结在岩石缝隙中。
- 多幸不遭秦:庆幸自己没有遭遇战乱,得以保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树图景。诗人用“元气淋漓湿”形容松树的生机勃勃和强大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画师今几人”,感叹能继承古人技艺的画家越来越少,表达了对后继无人的担忧。接下来,诗人以“宋英传古色”赞颂宋代画家李成的技艺传承,而以“韦偃是前身”暗示自己与韦偃有某种精神上的联系。最后,诗人通过对松树形态的描述,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高洁,表达了对松树精神品质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松树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