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烟漠漠走风沙,古木寒芜欲莫鸦。
拾穗村童涉溪水,数声渔笛隔芦花。

【注释】

疏烟:淡淡的烟雾。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走风沙:飘荡在空中的尘土。古木:老树。寒芜:冷清荒凉的野草。欲莫鸦:想飞也飞不动的乌鸦。拾穗:摘取稻谷。村童:村中的小孩。涉溪水:在溪里洗澡或洗衣服。数声:几声。渔笛:渔船上的笛子声。隔芦花:透过芦苇传来的笛声。

【译文】

淡淡烟雾弥漫着风沙,枯树和荒草之间寒鸦已经归巢。摘了稻谷的小孩儿涉过小溪洗刷,渔夫的笛声隔着芦花在耳边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象,诗人以写意的手法,把景物写得朦胧而有意境。诗一开头,就写出了一个淡雅的景致——疏烟漠漠,风沙四起。“疏”与“漠”,“烟”与“沙”,都是表现景物的色调;但是前者给人以空阔、迷蒙的感觉,后者则给人以苍凉、凄苦的印象。两者结合,便形成了一种苍茫凄厉的气氛。接着,笔锋一转,诗人的视线落在了远处的树木上。“古木寒芜”,是说那些枯树,那些荒野,还有那些长满了荒草的大树。它们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欲莫鸦”一句,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乌鸦本是一种喜欢喧闹的动物,可是在这里,它们却一声不吭地归巢了!这该是何等孤独、寂寞的心境啊!“欲莫鸦”,就是作者所说的“古木寒芜”。这种景色,正是作者所厌恶的;所以,他只好用“欲莫鸦”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样,诗人笔下的“古木”,就成了一片“寒芜”;而“寒芜”,也就是一片“古木”。

诗人的目光又落在了那些正在劳作的人们身上。他们正在田间劳作,一边劳作,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相反,他们的心绪却十分复杂。有欢乐,也有忧伤;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憧憬,也有惆怅……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诗人又写下了“拾穗村童涉溪水,数声渔笛隔芦花。”两句诗。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形象——一群孩子,他们在田里捡拾着稻谷;而另一些人,则在河里洗澡或洗衣服。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同时,他们也渴望着幸福的生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于是,他们更加珍惜这份恩赐,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结尾。他说:“数声渔笛隔芦花。”这里的“芦花”,是诗人眼中的美丽风景;而那“数声渔笛”,则是诗人心中的美妙音乐。这些美景、乐声,都在为诗人的人生添彩增色。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人生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