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才事声名,抚案走百吏。
法家冠柱文,好以杀为戏。
要留百年思,莫令一时畏。
近时攀辕民,未必皆民意。
注释:
送赵吏部 其一
- 健才事声名,抚案走百吏。
- 法家冠柱文,好以杀为戏。
- 要留百年思,莫令一时畏。
- 近时攀辕民,未必皆民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赞美赵吏部的同时,也借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
首句“健才事声名”,赞扬了赵吏部的才干与名声。诗人认为,一个有才智的人应该努力成就事业,赢得人们的赞誉和尊重。
次句“抚案走百吏”,描绘了赵吏部处理政务的从容不迫,展现了他的威严和果断。诗人称赞他能够镇定自若地处理各种事务,表现出他的高超领导能力。
第三句“法家冠柱文”,揭示了赵吏部治国的理念。他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诗人认为,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最后两句“要留百年思,莫令一时畏”,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的看法。他认为,权力应该被用来造福人民,而不是滥用或威胁人民的利益。诗人希望赵吏部能够珍惜权力,为民谋福利。
最后一句“近时攀辕民,未必皆民意”则批评了一些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他认为这些人并不是真正关心人民的福祉,而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整首诗通过对赵吏部的评价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理解和看法。他赞赏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同时也批评了滥用权力的行为。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