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雨台前倒法幢,海门浪里钉枯桩。
千古万古撼不动,碍塞泼天扬子江。
【注释】
①倒:倒下。②海门:指长江入海处,古称海门山。③泼天:形容江水的浩大无边。扬子江:长江的别称。④撼:震动。⑤碍:阻碍。⑥万古:极言其久远。⑦撼动:动摇、震动。⑧障塞:阻塞。⑨扬子江:长江的别称。⑩撼:震动。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当时作者在苏州任官。这首诗是一首咏物小诗。
“华雨台前倒法幢”,首句写景。诗人以华雨台为背景,写出了枯桩和尚被人们尊称为法幢的情景。法幢,即佛寺门前的幡帜。华雨台即今苏州狮子林中的华藏寺。
“海门浪里钉枯桩”,颔联写枯桩和尚被世人尊称为法幢,但人们却把他钉在海门浪里,使他不能自由来往。海门,即长江入海处,古称海门山,在苏州西北虎丘附近。
“千古万古撼不动,碍塞泼天扬子江”,颈联写枯桩和尚虽被钉在海门浪里,但人们的尊敬之情却丝毫未减。这两句是说,枯桩和尚虽然被钉在海门浪里,但他的崇高精神却感动着人们,让人们永远怀念他。
全诗通过描写枯桩和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徒的精神风貌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枯桩和尚崇高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通过对枯桩和尚的赞颂,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