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上层巅,断崖收晚烟。
笔底两三字,人间千百篇。
心手不相知,石上墨成池。
劫石有消日,此墨无尽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题画诗》之二。全诗共四句,每句都与画作紧密相连,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见解。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拾得磨墨寒山题岩赞 其二

  • 高兴上层巅:这里用“高兴”来形容心情愉悦,“上层巅”,即高山之颠。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断崖收晚烟: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时,山峰被晚霞染红的景象。这里的“断崖”指的是陡峭的山崖,而“收晚烟”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落山后,余晖映照在山崖之上的景象。

  • 笔底两三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他手中的笔墨仿佛有了生命,能够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化作文字。这里的“笔底”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两三字”则是他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象。

  • 人间千百篇: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如同人间的千千万万篇作品一样,值得人们去欣赏和传颂。这里的“人间”指的是世间,而“千百篇”则表示他的画作数量之多,难以计数。

  • 心手不相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过程的思考。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内心与手笔之间有着默契,但这种默契有时却难以完全达到。这里的“心手”指的是内心的思想和手中的笔触,而“不相知”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 石上墨成池: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的笔迹如同墨汁流淌在石头上,形成了一个墨池。这个墨池象征着诗人的创作成果,也代表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 劫石有消日:这句诗以“劫石”比喻坚硬的岩石,而“消日”则表示时间的流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珍视。

  • 此墨无尽时:这句诗以“此墨”指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作品的赞美和自信。他认为这些作品就如同永恒的墨汁一样,永远不会消失。这里的“无尽时”表示作品的永恒性和价值。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赞美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融入其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又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