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影非惟示阿难,敲空作响孰知还。
当时未必皆良马,应妒清风起赤幡。

【注释】

1.鞭影:即鞭子的影子。非惟示阿难:不仅指示给阿难听。非惟,表示“不仅”。阿难(Ananda),佛经中人名,意译为“能知”,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后成为佛教徒对佛陀的称呼。2.敲空:击打空旷的地方发出声响。孰知还:谁知道会回来。3.当时:指当初。4.未必:不一定。良马:优良的马。5.应妒清风起赤幡:理应嫉妒那些扬起红色旗帜的人。应,应该。妒,嫉妒。6.清风:这里比喻佛法。7.赤幡:红色的旗子。8.赏析:这首诗通过鞭影、敲声、风旗等意象,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其中,“鞭影”暗示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而“敲空”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空虚和浮躁。诗人认为,即使是当时看似优秀的人物,也可能会因为嫉妒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也将这种批判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扬起红色旗帜的人士,指出他们可能也是在利用佛法来谋取私利。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又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