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桐庐县,名闻汉代馀。
民风尚耕钓,土物富薪蔬。
江水连衢港,云山带越墟。
终期置茅屋,邻近钓台居。

桐庐县

潇洒桐庐县,名闻汉代馀。

民风尚耕钓,土物富薪蔬。

江水连衢港,云山带越墟。

终期置茅屋,邻近钓台居。

注释:

  1. 桐庐县:指浙江省桐庐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是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2. 潇洒桐庐县:形容桐庐县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3. 名闻汉代馀:意指桐庐县的名字和历史在汉代以后仍然广为人知。
  4. 民风尚耕钓:描绘了桐庐县人民喜欢耕种、钓鱼的生活习俗。
  5. 土物富薪蔬:意指桐庐县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农作物(薪)和蔬菜。
  6. 江水连衢港:描述了江水的流向与交通要道相连的港口。
  7. 云山带越墟:描绘了云山环绕的景象,以及与古越国遗址相接的地方。
  8. 终期置茅屋: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此定居,建造茅草屋的愿望。
  9. 邻近钓台居:暗示诗人希望靠近著名的钓台(即“鱼梁”,位于杭州西面西湖边),享受钓鱼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桐庐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诗的首句“潇洒桐庐县,名闻汉代馀”开篇便以“潇洒”二字勾勒出桐庐县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暗含着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桐庐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民风,如“民风尚耕钓”展现了当地人对农业的重视,而“土物富薪蔬”则说明了当地的物产丰富,尤其是农作物和蔬菜。此外,“江水连衢港,云山带越墟”形象地描绘了桐庐县的地理环境,既有宽阔的江河又有秀丽的山川。最后两句“终期置茅屋,邻近钓台居”表达了诗人对于在这个美丽地方定居生活的期望,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归隐田园、远离尘嚣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桐庐县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