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谁与共,华发卧沧洲。
月照空堂夕,蛩吟坏壁秋。
故人稀问讯,远客易生愁。
安得如沙鸟,烟波任去留。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到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并结合注释与有关资料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给出答案。本题中,“华发卧沧洲”一句中的“沧”字可作“水名”,也可以作“沧海”“苍生”解,前者更切合诗意。而“月照空堂夕,蛩吟坏壁秋”两句,诗人在写景中抒发了羁旅的孤寂之情。“故人稀问讯,远客易生愁。安得如沙鸟,烟波任去留”一句中“问讯”指问候、致意,“沙鸟”借喻隐逸之士。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漂泊异乡的感慨之情。
【答案】
江上留滞有作
①寂寞谁与共?
②华发卧沧洲③月照空堂夕④蛩吟坏壁秋⑤故人稀问讯⑥远客易生愁⑦安得如沙鸟
⑧烟波任去留
译文:
江上的船儿停泊下来,我独自滞留在这孤寂的地方。年老的人头发已经斑白,躺在那辽阔的水面上。月亮映照着空荡荡的屋子,夜晚里蟋蟀在墙壁间叫着。老朋友很少来问候一声,远方的游子很容易感到忧愁。怎样才能像那自由自在地在水上飘游的沙鸟一样,任凭它随烟波漂流,任意东西呢?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之作。诗人因避战乱,来到江南,久居不归,因而产生羁旅之情;又因远离家乡亲旧,所以产生思乡之情。这首诗是诗人流寓江上的感怀之作。诗的前两联写羁旅之苦;后三联则抒写羁旅之思。首联开门见山提出“留滞”二字,直叙羁旅之事。第二联写自己已满头白发,独卧沧洲,表现诗人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第三联写夜幕降临后,诗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听到蟋蟀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第四联写朋友稀少,无人问候,更使作者感到寂寞惆怅。第五联写自己身处异乡为客,容易引发愁情。最后一句写自己渴望像沙鸥那样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任其东西南北,不受拘束。全诗结构紧凑,感情真切,用典贴切,情景交融,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