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绝依凭,清虚尚饮冰。
悟明中观论,度越小乘僧。
梦已三生破,神应九品升。
法门谁得髓,石塔冷孤灯。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唐李商隐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桐州先师塔”即桐城(安徽桐城市)的张载祠堂中的先师庙塔,诗人于大中三年(859)秋登高望远,有感而作此诗。
第一句“耿介绝依凭”,意为坚贞不阿、孤傲独立,不可依附。
第二句“清虚尚饮冰”,意为清心寡欲,如冰清玉洁。
第三句“悟明中观论”,意为领悟了《般若经》的中道观照理论。
第四句“度越小乘僧”,意为超脱于小乘佛教之列。
第五句“梦已三生破”,意为佛祖已经三生三世地破除迷梦。
第六句“神应九品升”,意为神识应升入九品。
第七句“法门谁得髓,石塔冷孤灯”,意为究竟真理,谁能得到真谛;只有寒寂的石塔中,那盏冷孤残的孤灯才照亮了修行的道路。
【答案】
译文:耿介孤傲,清心寡欲,如同冰雪般纯洁,悟通了佛祖在《般若经》中所宣扬的中道观照理路,摆脱了小乘佛教之束缚,三生三世以来一直被佛祖所度化,现在又升入到了第九品的境界,究竟真理,谁能得到呢?只有寒寂的石塔中,那盏冷孤残的孤灯才能照亮了修行的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佛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修行道路的认识和思考。
首联“耿介绝依凭”是说坚贞不屈,孤傲独立。“孤傲独立”与“耿介绝依凭”都是形容人的品行特点,前者强调个性,后者强调原则。两者结合,既突出了诗人性格中的坚定执着一面,也体现了他对佛家思想的理解。诗人以“耿介绝依凭”为起笔,表达了自己对于佛家思想的高度认同和敬仰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全诗,成为整首诗的核心。
颔联“清虚尚饮冰”是说清心寡欲,如同冰雪一般纯洁。“清虚尚饮冰”是对首联的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诗人认为,要想达到佛家所说的“清虚”境界,必须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不受外界污染,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定。这一观点在唐代文人中颇为流行,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有“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世途犹险恶,趋向莫愁空”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诱惑和磨难的忧虑和担忧之情。
颈联“悟明中观论”是说领悟了佛祖在《般若经》中所宣扬的中道观照理路。“悟明中观论”是对颔联的深化和发展,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家思想的理解。诗人认为,要想真正领悟佛祖的教诲,必须深入理解中道观照理路,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这一观点在唐代文人中颇为流行,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尾联“度越小乘僧”是说超脱于小乘佛教之列。“度越小乘僧”是对前面的总结和升华,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道路的认识和探索。诗人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心灵的解脱和提升,必须超脱于小乘佛教之列,才能真正领悟到佛祖的智慧和教诲。这一观点在唐代文人中颇为流行,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哲理丰富,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佛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和修行道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