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分别见,真是与盲同。
常以身为观,因知色即空。
无生方会道,取相未成功。
此意吾尝得,皆归心镜中。
【诗句释义】
- 不存分别见:没有分别心,就能看见真理。
- 真是与盲同:真的像瞎子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 常以身为观:常常用自身作为观察对象。
- 因知色即空:因此知道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
- 无生方会道:没有生灭,才能懂得道理。
- 取相未成功:追求外在形象,未能成功。
- 此意吾尝得:这种境界我已经体会过。
- 皆归心镜中:一切道理都归于心中明镜。
【译文】
不要有分别之心,就能看见真理。
真的像瞎子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经常用自身作为观察对象,
因为知道了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
没有生灭,才能懂得道理,
追求外在形象,未能成功。
这种境界我已经体会过,
一切道理都归于心中明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修行的历程,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领悟。首句“不存分别见”,是禅宗的重要思想之一,即不要有分别心,要超越世俗的执着和偏见。第二句“真是与盲同”,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无执”思想,即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执着,这样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接下来的两句“常以身为观,因知色即空”,则更进一步,提出了“以身为观”的观点,认为应该用内心来观察世界,而不是用外在的眼睛。最后四句“此意吾尝得,皆归心镜中”,则是诗人自己的体悟,他认为所有的道理都来源于内心,而这个内心就是一面明镜。整首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