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两花新,重滋旧畹春。
难教入凡梦,唯共保天真。
沮溺终称隐,夷齐又得仁。
临风如欲笑,笑著独醒人。

【注释】

和林静学双兰:诗人与友人林静一同学习种植兰花。林静是诗人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共同追求高洁的品格。

一本两花新,重滋旧畹春:指种植的一盆兰花中有两朵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珍惜友情、珍视友谊的情感。

难教入凡梦,唯共保天真:难以将友情带入世俗生活中,只能共同保持真诚的品格。这里强调了友情的纯洁和珍贵。

沮溺终称隐,夷齐又得仁:沮水之滨的人终将隐居,夷山之下的人又能得仁。这是对古代隐逸之士的赞美。

临风如欲笑,笑著独醒人:面对清风仿佛要笑,但笑着却显得清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的性格特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朋友林静共同学习种植兰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首句“一本两花新”,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兰花的美丽。兰花虽为一种植物,但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成为了诗人的朋友。第二句“重滋旧畹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他深知友情如同春天一样珍贵,无法被世俗生活所替代。

第三句“难教入凡梦,唯共保天真”,则强调了友情的纯洁和珍贵。诗人认为,虽然友情无法进入世俗生活的圈子,但只要彼此保持真诚的品格,就足以成为知己。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对古代隐逸之士的赞美。他认为,沮水之滨的人终将隐居,夷山之下的人又能得仁。这里的“夷山”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隐士许由,他在尧让天下时拒绝隐居而选择让位给贤能之君的故事,代表了隐逸精神的最高境界。因此,这里的“夷齐又得仁”实际上是指那些真正坚守自己信念、不为名利所动的隐士们。

最后一句则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站在清风中,似乎要大笑,但他的笑却显得清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外界环境所迷惑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这首诗通过赞美友情和隐逸之士,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友情、追求高洁品格,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世俗所困。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