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诸峰顶,寥寥远世纷。
岩飞千丈雪,门掩万重云。
地冷春疑晚,松深日易曛。
孤猿清叫月,僧向定中闻。
【注释】
1.雪窦山:又名“天柱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西南20里处。
2.诸峰:众多山峰。
3.寥寥:空荡荡的样子。
4.纷:杂乱。
5.岩飞千丈雪:指雪窦山上的岩石上积雪厚达数丈。
6.门掩万重云:形容山寺深幽、云雾缭绕。
7.地冷春疑晚:指山中的气候寒冷,使人误以为春天已经过去。
8.松深日易曛:指山中树木苍翠,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给人一种昏暗的感觉。
9.孤猿清叫月:指山中一只孤独的猿猴在月光下发出清脆的声音。
10.僧向定中闻:指僧人在修行时,能够听到猿猴的叫声,从而更加专注修行。
【赏析】
《雪窦山》一诗描绘了雪窦山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幽静氛围。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雪窦山的独特景致,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其内心的感受。
首联“寺在诸峰顶,寥寥远世纷。”描绘了雪窦山的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雪窦山位于群山之巅,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颔联“岩飞千丈雪,门掩万重云。”进一步展示了雪窦山的自然景观。岩石上积雪厚重,如同千丈之高;云雾环绕,使得山路显得更加幽深。这些景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颈联“地冷春疑晚,松深日易曛。”进一步描述了雪窦山的气候特征。这里的气温非常低,甚至让人误以为春天已经过去;而松树茂盛,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给人一种昏暗的感觉。这些描述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尾联“孤猿清叫月,僧向定中闻。”则描绘了雪窦山夜晚的景象。一只孤独的猿猴在月光下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声音穿越山谷,传遍四野,让整个山林都为之动容。而在这寂静无声的夜晚,唯有僧人在修行时能够听到这声音,从而更加专注自己的修行。这种超脱世俗的修行方式,也体现了雪窦山所蕴含的禅宗文化。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通过对雪窦山自然风光和寺庙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