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客来游古越都,缅怀前事更踟蹰。
高峰篆刻空秦望,遗庙丹青尚禹谟。
佛屋几迁王令宅,官租半入贺家湖。
日斜欲返烟城去,柳下春船不受呼。

【诗句释义】

  1. 吴客:指诗人自己。来游古越都,即到越中游览。越都:泛指越国京都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
  2. 缅怀前事更踟蹰,即“缅怀往事更踌躇”。前事:《诗经》中“瞻彼淇梁,有女同行”之语,言男女相悦,女子以手抚男子之肩而止步,此谓“前事”。踟蹰:徘徊不进貌。
  3. 高峰篆刻空秦望:秦望山,一名秦望峰,在今浙江省余姚县南。秦望山上曾有秦始皇刻石立碑处。
  4. 遗庙丹青尚禹谟:禹谟,即大禹,相传为上古帝王名。禹庙,亦名大禹庙,在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
  5. 佛屋几迁王令宅:佛教徒多建寺于山林之中。王舍城,故址在今印度。
  6. 官租半入贺家湖:贺家湖,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7. 日斜欲返烟城去,柳下春船不受呼:烟城,即烟波之城。春船:春天里乘船出游。
    【译文】
    我来到越中游览,怀念过去的事更加犹豫不前;
    高山上有秦始皇刻石立碑的痕迹,禹庙依然保存着大禹的遗迹。
    许多佛教徒把寺庙建立在山林之中,官府的租税有一半被用来修建了贺家湖;
    太阳快要落山时,我准备返回烟波城的家中,却听到柳树下有人招呼我,但我不想应声。
    【赏析】
    《游越》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在游览越中胜迹的同时,不禁想起历史故事,感慨良多。诗中写景、抒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首联点明题旨。诗人初到越中,自然要游历名胜古迹,缅怀前朝往事,这两句正是点明了这一中心。“吴客”二字表明诗人的身份和此行的原因。“来游古越都”一句表明诗人的旅游目的,而“缅怀前事”则表明他的目的之一是凭吊历史人物。
    颔联描绘了当年秦始皇登山刻石的盛况和禹庙的辉煌。“空”,意谓如今已无当年景象,“秦望山”是指位于今安徽当涂的一座山峰,因传说秦始皇曾登临并作过刻石而得名。“遗庙”,即后人为纪念大禹而建立的庙宇。“禹谟”,是大禹治水的典故。
    颈联描写了当地百姓对佛的虔诚信仰和佛教建筑的兴盛。“佛屋”,即佛寺。“王舍城”,指印度古代的一座城市,这里代指佛教传入之地。“几迁”二字说明佛寺之多,几乎遍布各地。“官租”,即官府征收的赋税,此处指佛教税收。“贺家湖”,即今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湖泊名。“贺家”,原指春秋时吴国的国君阖闾封其子季札为食邑,称“勾吴”,后成为地名。
    尾联写诗人欲归而不忍,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烟城”,即烟雾笼罩的城市,这里泛指越州城。“柳下”二句出自唐人崔颢《孤雁》。“春船”,即春天里的小船,这里借指诗人乘坐的船只。诗人本想趁日暮之际回程,却听到了柳树下传来的呼唤之声,但诗人不愿应声。
    全诗以游越始,以思乡终,构思精巧严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