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相寻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山于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
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疏钟到客舟。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

何事相寻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山于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

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疏钟到客舟。

注释:

  • 何事相寻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 “何事”是询问原因,“相寻”是寻找的意思。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好像与出城相比,城中更加幽静、清幽。
  • 山于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
  •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山上的树木参差不齐地展现在视野中,而门前的水则弯曲流淌。
  •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
  • 这句话描述了树上鸟儿栖息的情景和竹子上嫩叶的生长。
  • 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疏钟到客舟。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以及夜晚听到的稀疏钟声和月光映照下的客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诗人探访归隐庵主人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即为何要来到这里。接着,诗人以入城和出城的不同感受,进一步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
    中间四句详细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从山的角度出发,诗人发现山上的树木参差不齐,仿佛在房屋之外自由生长;而门前的流水则弯弯曲曲地流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他清晰地记得上次来到这里的时光,而今夜的月光和疏钟更是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温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