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于静处着闲身,别是清虚冷澹人。
禅里断除千种法,吟中消受一生贫。
声名岂必存编简,林壑从来有隐沦。
云月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

【注释】

静处:指隐居。

常于静处着闲身,别是清虚冷澹人。

禅里断除千种法,吟中消受一生贫。

云月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他通过描述自己的居住环境和与自然亲近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首句“常于静处着闲身”,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安宁。这里的“静处”指的是一个远离尘嚣、安静祥和的地方。作者选择在这里隐居,可能是因为他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渴望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第二句“别是清虚冷澹人”,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隐居生活的特点。这里的“清虚”是指清心寡欲,不贪图名利;“冷澹”则是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态度。作者认为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修炼和提升。

第三句“禅里断除千种法”,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隐居生活的修行意义。这里的“禅”是指禅宗,禅宗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解脱,而“断除千种法”则表示要摒弃杂念,专注于内心的修养。这种隐居生活不仅能够让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能让精神上得到升华。

第四句“吟中消受一生贫”,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这种隐居生活的价值。这里的“吟”是指吟诗作赋,是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消磨时间、陶冶性情,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而“消受一生贫”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第五句“声名岂必存编简”,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强调的是名声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质。作者认为,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也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这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第六句“林壑从来有隐沦”,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补充。这里的“林壑”指的是山林溪谷,寓意自然和隐居的生活。而“隐沦”则表示隐居是一种常态,不必感到羞耻或遗憾。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隐居还是其他方式,只要能够让自己内心平和、快乐就好。

最后一句“云月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和总结。这里的“云月溪山”指的是自然美景,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一一二意真”则表示这些美景都是真实的,值得欣赏和珍惜。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