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何嵬嵬,孤松何薿薿。
其大逾百围,其高过千尺。
广厦需梁栋,求之若匪克。
梓人一以视,斤斧见促迫。
牛夫竞牵挽,输入王侯宅。
观者如堵墙,靡不重嘉惜。
镂刻以为工,丹青以为饰。
巍然在云霄,七贵所栖息。
梁栋岂不美,残生良可哀。
宁作南山松,毋为广厦材。
诗句解释与赏析:
- 嵬嵬山石行 - 开头两句描绘了雄伟的山石和孤松,强调其壮观和独特。
- 注释: “嵬巍”形容词用以形容山石之高大,”薿薿”则用来形容松树挺拔的姿态。
- 赏析: 通过对比山石的巍峨与松树的挺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 山石何嵬嵬,孤松何薿薿。 - 描述了山石和松树的独特形态。
- 注释: “何嵬嵬”和”何薿薿”分别指山石巨大和松树挺直的特点。
- 赏析: 这里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其大逾百围,其高过千尺。 - 进一步描绘山石的庞大和松树的高耸。
- 注释: “逾”表示超出,”围”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约等于今天一米左右,”千尺”形容极高的高度。
- 赏析: 通过具体的数字描绘,使得山石的规模和松树的高度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广厦需梁栋,求之若匪克。 - 描述建造宏伟建筑所需的梁和柱的困难。
- 注释: “梁栋”指的是建筑物中支撑的结构,”匪”是副词,表示“不”、“没有”的意思。
- 赏析: 反映了构建宏伟建筑的艰难以及所需材料的巨大。
- 梓人一以视,斤斧见促迫。 - 描述了木匠使用斧子砍削的情景。
- 注释: “梓人”指的是木工或者木匠,”一以视”表示木匠的工作态度,”促迫”表示时间紧迫。
- 赏析: 通过木匠的视角展示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紧迫性。
- 牛夫竞牵挽,输入王侯宅。 - 描写了牛夫们辛苦劳作的场景。
- 注释: “竞牵挽”表示争先恐后地工作,”输入”在这里有多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运送,也有被剥削、被迫工作的意味。”王侯宅”指的是权贵或贵族的住所。
- 赏析: 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和社会地位的悬殊。
- 观者如堵墙,靡不重嘉惜。 - 描述了观众众多的场景。
- 注释: “观者”是指观看的人,”如堵墙”形容人数之多,如同墙壁一样密集。”靡不”表示没有不被,”重嘉惜”意味着人们对此感到惋惜。
- 赏析: 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建筑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认可。
- 镂刻以为工,丹青以为饰。 - 描述了建筑装饰的过程。
- 注释: “镂刻”指雕刻,”丹青”指绘画或上色,”以为工”表示这样做是为了装饰。
- 赏析: 反映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精湛和对细节的重视。
- 巍然在云霄,七贵所栖息。 - 描述了建筑在高空中的雄伟景象,以及它为权贵所拥有。
- 注释: “七贵”指的是古代的七位显赫人物,”栖息”表示居住或停留。
- 赏析: 突出了建筑的重要性及其背后权力的象征。
- 梁栋岂不美,残生良可哀。 - 思考了使用梁柱作为建筑材料的后果。
- 注释: “梁栋”再次出现,强调其重要性,”残生”意味着牺牲生命,”良可哀”表示非常悲哀。
- 赏析: 反映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建筑行业残酷性的批判。
- 宁作南山松,毋为广厦材。 - 表达了宁愿做一棵坚韧的松树也不愿做一栋华美的大厦的材料。
- 注释: “宁”表示选择,”南山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毋为”表示不愿意成为。
- 赏析: 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宝贵,以及不应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