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交亲绝,形影自相吊。
清泉白石间,朝夕事吟啸。
甑堕何足言,灰死不须溺。
达人乃知此,宁免俗士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原诗,把握其思想主旨,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表达技巧、情感等,并据此进行赏析。
(1)
“贫贱交亲绝”:指在贫穷卑贱的时候,朋友很少,甚至没有。
“形影自相吊”:形容自己孤独寂寞。
“清泉白石间,朝夕事吟啸”:意即清清泉水与洁白石头之间,日日夜夜吟唱啸咏。
“甑堕何足言”,意思是甑破了也不足为患,不值得一提,这里用甑来代指家,表达了作者即使生活艰难,也要保持高洁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思想;
“灰死不须溺”,意思是如果像陶渊明那样化为尘土,就无须沉沦于污泥浊水之中了,这里的“灰死”是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的心志高洁;
“达人乃知此,宁免俗士诮”,意思是只有那些明白事理的人才能了解我的心情,才不会被那些俗人嘲笑讥讽了。诗人在这里表现了自己的孤高自许,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抒发了怀才不遇、抑郁愤懑之情。
【答案】
译文:
在贫困卑微的时候朋友很少,形单影只地相互慰问。
在清澈的泉水白石之间,早晚吟唱着诗歌。
甑破了又算得了什么呢?死了也不该沉沦到泥潭中去。
只有那些明白事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我的心,才不会被那些庸俗之人嘲讽。
赏析:
这首诗作是一首五言绝句,全篇共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在贫贱之时,朋友稀少,形影相吊;中间两句写在清清泉水与洁白石头之间,日日夜夜吟诗吟歌;后两句写虽然生活困苦,但是仍然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不为世俗所动。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面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选择了隐退生活的道路。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生活的环境,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以清高自许,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诗中的“贫贱交亲绝”,指的是在贫穷卑微的时候朋友很少,形单影只地相互慰问。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贫困时期,朋友寥落,无人相伴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而“形影自相吊”“清泉白石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的氛围。
诗中的“清泉白石间,朝夕事吟啸”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泉白石之间的生活状态。这里既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朝夕事吟啸”,则更直接的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吟啸”不仅仅是声音的表达,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困难,诗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愿随波逐流。“甑堕何足言,灰死不须溺”,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失去自己的节操的信念。这里的“甑堕”和“灰死”都是用来形容诗人的处境,而“不须溺”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
最后两句,“达人乃知此,宁免俗士诮”,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里的“达人”和“俗士”都是用来形容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而“宁免俗士诮”,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期许,希望自己能够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贫困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他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