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翁非时流,温然古君子。
我虽异教人,臭味略相似。
四月不见翁,相望隔烟水。
石坛忽来前,言翁乖摄理。
真体本无病,请说病原委。
乃知为苍生,常欲致平治。
神明所扶持,厥疾自衰已。
秋日定拿舟,贺翁勿药喜。
既为苍生病,须为苍生起。
比寿于广成,与宋相终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内容如下:

问李筼房疾(注释:向李筼打听他的病)
筼翁非时流,温然古君子。我虽异教人,臭味略相似。四月不见翁,相望隔烟水。石坛忽来前,言翁乖摄理。
译文:李筼先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他温和如古人君子;尽管我和你不同信仰,但气质上有些相似。四月间你不见我,我们只能隔着烟雾和水面相互望着。突然石坛出现在你的前面,他说你不在管理家务。
赏析:首句“筼翁非时流”,用“非时流”四字形容李筼的品格,表明他不同于世俗之人,有高尚的品德。第二句“我虽异教人”,说明白居易与李筼虽然信仰不同,但彼此尊重,有着共同的道德追求。

四月不见翁,相望隔烟水。(注释:四月里看不见李筼,只能远远地望着你的身影)
译文:我在四月的时候看不到你了,我们只能隔着烟雾和水面相互望着。
赏析:“四月不见翁”,表达了白居易对李筼深深的思念和关切。“相望隔烟水”,描绘了两人之间距离遥远,无法相见的情景,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张力。

石坛忽来前,言翁乖摄理。(注释:忽然间石坛出现在你的前面,说你不在家管理家务)
译文:突然间,石坛出现在你的前面,说你不再在家管家务了。
赏析:“石坛忽来前”,用“石坛”比喻一种象征性的东西,可能是指某种权威或者规矩的存在。“言翁乖摄理”,表明李筼不再像往常那样在家管家务了,可能是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真体本无病,请说病原委。(注释:你的身体其实并没有病,请告诉我生病的原因)
译文:你的身体其实并没有病,请你告诉我生病的原因。
赏析:“真体本无病”,这里用“真体”指代李筼本人,表明他的身体并无大碍。“请说病原委”,表达了白居易想要了解李筼病情的良善之心。

乃知为苍生,常欲致平治。(注释:才知道是为百姓,他经常想使天下太平)
译文:才知道是为百姓,他经常想使天下太平。
赏析:“乃知为苍生”,这里“苍生”一词,指的是百姓,表明白居易认识到李筼之所以生病,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常欲致平治”,表达了李筼对天下太平的渴望和追求。

神明所扶持,厥疾自衰已。(注释:神灵保佑着你,你的病自然就会好了)
译文:神明在扶持着你,你的病自然会好的。
赏析:“神明所扶持”,用“神明”来表示某种神秘的力量,暗示李筼的病情有望好转,这与白居易希望李筼早日康复的愿望相吻合。

秋日定拿舟,贺翁勿药喜。(注释:秋天到了一定要划船去拜访你,祝你早日康复)
译文:秋天到了一定要去划船拜访你,祝你早日康复。不要以为我是在开玩笑,这是真心实意的祝愿。
赏析:“秋日定拿舟”,用“秋日”来表达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白居易期待与李筼相聚的日子。“贺翁勿药喜”,这里的“勿药”意为无需药物治疗,“喜”表示高兴、喜悦。白居易在这里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李筼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既为苍生病,须为苍生起。(注释:既然为你看病,那我也得为百姓做些事情)
译文:既然为你治病,那我也得为百姓做一些事情。
赏析:“既为苍生病”,这里“既”表示既然、既然已经,说明白居易知道自己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须为苍生起”,用“起”表示行动或作用,表达了白居易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做出贡献的想法。

比寿于广成,与宋相终始。(注释:希望你长寿如同广成子一样,与我一起经历宋国的命运)
译文:希望你长寿如同广成子一样,与我一起经历宋国的命运。
赏析:“比寿于广成”,用“比寿”表示希望自己或他人长寿。“广成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神,这里用来比喻李筼。“与宋相终始”,用“相终”表示共同经历,“相初”表示共同开始,这里指的是白居易愿意与李筼共度一生,无论经历何种风雨。

这首诗通过对李筼的询问和关心,展现了白居易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