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静野鹿性,萧散逃絷鞿。
倚诗以为田,曾弗忧年饥。
诗肠有馀积,诗貌无多肥。
朝吟暮亦吟,吐屑常霏霏。
糟粕三百篇,自能发天机。
两脚走黄土,颇若知音稀。
多时不相逢,念尔魂梦飞。
何当抱诗来,共食山中薇。
【注释】
- 子静野鹿性:指王子静的性格如同野生的鹿一样自然。
- 萧散逃絷鞿:形容王子静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倚诗以为田:依靠诗歌来耕种心灵。
- 曾弗忧年饥:从不担心年岁不丰收。
- 诗肠有馀积,诗貌无多肥。:形容他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并不胖,用诗歌来填充内心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 朝吟暮亦吟,吐屑常霏霏:早晨吟诵、夜晚吟咏,不停地吟唱。吐屑即吐字,霏霏即纷纷扬扬。
- 糟粕三百篇:指《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 自能发天机:能够领悟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 两脚走黄土:形容生活简朴,只靠双脚在土地上行走。
- 颇若知音稀:似乎很少有真正的理解他的人。
- 多时不相逢: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 念尔魂梦飞:思念你的灵魂和梦境。
- 何当抱诗来:何时能够带着诗歌来与你相见。
- 共食山中薇:一起分享山里的野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王子静的赠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王子静性格的理解,赞美了他的才华和品德,也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首联“子静野鹿性,萧散逃絷鞿。”描绘了王子静如同野鹿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个性,以及他逃离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
颔联“倚诗以为田,曾弗忧年饥。”则表现了王子静通过诗歌来耕耘心灵的方式,即使年岁丰饶也不担心食物匮乏的生活态度。
颈联“诗肠有馀积,诗貌无多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充实与外在形态的瘦削,表达了他宁愿用诗歌丰富心灵,也不愿外表过于丰满。
接下来的几联则表达了诗人与王子静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诗人赞赏王子静的才华和品格,认为他有独特的艺术才能和高尚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与王子静久违重逢的期待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何当抱诗来,共食山中薇”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诗歌来与王子静相会的愿望,共同品味山中野菜的滋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也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