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见山村人,瑶华忽到英溪滨。
见诗犹如见君面,读诗只字必三咽。
当今满眼非吾曹,与君例亦同此遭。
风雅之音幸未变,托之足以舒郁陶。
颇谓仇仙若鸾凤,造次而鸣亦惊众。
丹穴方堪养羽仪,他年会作明时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对诗中描绘的画面有清晰的认识,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人的情感,并注意答题时要有条理,不能出现错别字。
第一句“十年不见山村人”,十年间诗人远离故土,身处他乡,而此时却突然在山村遇见了友人,这使诗人感到无比欣喜。第二句“瑶华忽到英溪滨”中的“瑶华”是诗人对友人的称呼,也是对自己身份的象征;“忽”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第三句“见诗犹如见君面”中的“君面”指的就是友人,诗人以“君面”比喻自己的诗作,说明自己的诗作与友人一样都是自己心中的珍宝。“读诗只字必三咽”表明了诗人读自己诗作时的喜悦心情,因为诗人的诗作被友人读到,所以读起来十分吃力,甚至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第四句“当今满眼非吾曹”中的“吾曹”是古时候对自己的谦称,“当今满眼非吾曹”表明了诗人现在的处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友人的帮助。第五句“与君例亦同此遭”中的“例”表示“一样”、“相同”,诗人认为现在的境遇就像十年前一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所以诗人对友人心存感激。第六句“风雅之音幸未变”中的“风雅”指的是高雅、优美的文学艺术,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继续坚持高尚的文学艺术创作,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七句“托之足以舒郁陶”中的“托之”是指寄托、抒发之意,诗人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郁结,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第八句“颇谓仇仙若鸾凤”,诗人认为自己与仇仙(即仇兆鳌)的友情就像鸾鸟、凤凰一样高贵美好。第九句“造次而鸣亦惊众”中的“造次”意为仓卒、匆忙,诗人说自己虽然匆匆来到仇仙的家乡,但也能像鸾凤一样在匆忙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让众人惊叹。第十句“丹穴方堪养羽仪”中的“丹穴”是传说中产丹砂的地方,也象征着高远的境界、美好的理想,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凤凰一样在理想的境界中成长。第十一句“他年会作明时用”中的“明时”指清明的时代,诗人希望未来自己能有成就的时候,为国家做出贡献。
【答案】
译文:十年来我远离了山村,今日忽然在英溪边遇到仇仙(仇兆鳌)。见到你的诗就像见到你一样高兴,读着你写的诗句每
一个字都要反复诵读三次。如今的满眼景象都不再是我们当年的样子,我们都遭受了相同的厄运。高雅的艺术至今依然
没有改变,寄希望于它来抒发我内心的郁闷。我自认为你与我交情甚笃,像鸾凤一样高贵美好。仓促之间也能发出令人
如鸾凤般在仓促中飞翔。丹穴山正适合养养凤凰那样的羽仪,将来定能在清明的时代中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