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间何人画四松,高标半在烟云中。
人来尽作真松看,槎枒古怪势不同。
一株连蜷如老龙,曾见于康庐窈窱之深峰。
两株横斜苍黛色,曾见于雁荡高寒之绝壁。
最西一株更奇特,老来昏耄记不得。
想得当初落笔时,名山洞府遍寻思。
细将览胜探幽兴,暗写凌霜傲雪姿。
古来画者虽无数,少有人能得真趣。
毕宏韦偃骨已寒,今日此图堪独步。
主人劝我为作歌,才薄无奈此图何。
疾书一百六十字,勿笑迫促无委佗。
【注释】
屏间:屏风之间。何人:是谁,指哪位画家或画师。
烟云:云雾。
槎枒(chá yá ):树根盘错的样子。
老龙:比喻古松的枝干弯曲盘结、苍劲有力。
康庐:即康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窈窱:山势高险,幽深。
雁荡:地名。在今浙江省乐清市北。绝壁:陡峻的山岩。
最西一株:指画中的第四松。奇特: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名山洞府:有名气的洞府。遍寻思:到处寻找思考。
细将:细细观赏。览胜探幽:游览名胜古迹,探寻幽深之处。兴:兴致。暗写:用笔法表现出某种姿态。凌霜傲雪:形容不畏严寒的松柏。
得真趣:领会到真正的情趣。骨寒:指作品的骨相冷峻,风格高远。
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主人:指诗人自己,自谦之词。
疾书:迅速书写。
勿笑迫促无委佗:不要嘲笑我写得急促,没有闲情逸致。
【赏析】
此诗为题《题履道兄古松图》而作,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古松图。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韵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屏间何人画四松,高标半在烟云中。
屏风之间谁人画了四棵松树?它们高耸入云,半身掩映于云雾之中。这里的“屏间”指的是画幅所在的空间位置,而“何人画”则是对画者身份的提问和赞叹。
人来尽作真松看,槎枒古怪势不同。
人们看到这四棵树,都以为是真实的松树,但它们却有着独特的形态和风貌。这里的“槎枒”指树根盘曲错落的样子,“古怪”则是指形态独特、与众不同。
一株连蜷如老龙,曾见于康庐窈窱之深峰。
有一棵树干曲折盘旋如同一条巨龙,曾在古老的山峰上见过它的踪迹。这里的“连蜷”指树干蜿蜒起伏的样子,“老龙”则是对这棵松树的形象比喻。
两株横斜苍黛色,曾见于雁荡高寒之绝壁。
另外两棵松树横斜交错,呈现出苍青色的枝叶,曾在雁荡山的高寒之地出现过。这里的“横斜”指树木生长的姿态,“苍黛色”则是对树木颜色的描述。
最西一株更奇特,老来昏耄记不得。
最西边的这棵特别奇特,年纪大了之后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记住它的样子。这里的“昏耄”指年迈糊涂,“特异”则是对这棵松树的赞赏和赞美。
想得当初落笔时,名山洞府遍寻思。
回想起当年画画的时候,曾经四处寻找灵感和参考。这里的“落笔”指的是画画的动作,“名山洞府”则是指有名的山水景观或历史遗迹。
细将览胜探幽兴,暗写凌霜傲雪姿。
细细观赏这些美景,领略其中的奥妙和趣味,同时以笔法表现出松树不畏严寒、挺拔傲雪的姿态。这里的“览胜探幽”指的是欣赏美景并探寻其中的道理和奥妙,“凌霜傲雪”则是形容松树不畏严寒、挺拔不屈的精神风貌。
古来画者虽无数,少有人能得真趣。
历史上有许多擅长绘画的人,但真正能够领悟到画中真意的人却不多。这里的“真趣”指的是绘画艺术的真正精髓和价值所在。
毕宏韦偃骨已寒,今日此图堪独步。
毕宏、韦偃等人的画作虽然很有名气,但他们的作品现在已经显得陈旧了。而这幅画却能够超越他们的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杰作。这里的“堪独步”意味着这份成就足以让后人仰望、效仿。
主人劝我为作歌,才薄无奈此图何。
主人建议我创作一首诗来赞美这幅画,但我自知才能有限,难以写出与之相匹敌的诗句。这里的“无奈”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谦逊的情感。
疾书一百六十字,勿笑迫促无委佗。
匆匆忙忙地书写了一百六十个字,希望不会因此而显得匆忙、潦草或者缺乏文采。这里的“勿笑迫促”则是对读者的一种提醒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