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良自好,住久乐已成。
山木有嘉荫,山禽无俗声。
永言辞世路,世路多不平。
亦以性疏懒,不能但劳生。

【注释】

  1. 言志:诗歌的标题。
  2. 永言辞世路:指永远在世上奔波,面对各种艰难困苦。
  3. 性疏懒:天性懒惰。
  4. 不能但劳生:意思是不能仅仅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忙,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感受的诗。整首诗通过描述山中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劳碌奔波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首句“山中良自好”,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愉悦和满足。这里的“良”字用得极好,既表明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也为后文进一步展开作了铺垫。

诗人描述了山中的美景:“住久乐已成。”这句诗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诗人转向对自然的描写:“山木有嘉荫。”这里,诗人通过对山木的描述,展现了山中的生机勃勃和自然之美。同时,“嘉荫”一词也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诗人又描绘了山中的鸟儿:“山禽无俗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鸟类歌声的喜爱和赞美。在这里,“无俗声”强调了鸟鸣的纯净和高雅,与尘世间喧嚣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世:“永言辞世路,世路多不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纷扰、社会不公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结尾部分,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亦以性疏懒,不能但劳生。”这句诗既是对自己性格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态度的选择。诗人选择远离世俗纷争,追求一种更加宁静和自在的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鸟鸣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劳碌奔波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以及其对于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