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无美恶,适俗斯见收。
荆玉勿彊献,隋珠毋暗投。
苟曰道不同,其可相为谋。
知己尽沦丧,吾生行且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言志 其一”,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要求考生能读懂并翻译诗歌,理解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作答。
- “凡物无美恶,适俗斯见收。”
译:万物无所谓好坏,适应世俗者便被人赏识。
注释:美恶:好与坏。适俗:适应世俗社会。
赏析:诗人认为,世间万物没有美丑之分,人们往往因自己的喜好而加以区别,因而产生了是非观念。诗人以“荆玉”、“隋珠”为喻,指出世上的事物各有其价值,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应强求别人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事物。
- “荆玉勿彊献,隋珠毋暗投。”
译:荆地的宝玉不要勉强献于他人,隋朝的珍珠也不可私自献给他人。
注释:“荆玉”,指楚国的宝玉,这里比喻有才德的人,“隋珠”,喻指高官显贵。
赏析:诗人强调人应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随波逐流。
- “苟曰道不同,其可相为谋。”
译:如果彼此志趣不同,那么可以互相商议。
注释:苟,如果;谋,商量,商讨。
赏析:《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子立而天下正,而我犹龙也,吾不能不以游矣!”诗人用此语表明自己不趋炎附势、不媚世取宠的态度。
- “知己尽沦丧,吾生行且休。”
译:知己的朋友全都失去了踪影,我的一生也将结束。
注释:知己,指知心朋友。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哀怨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前途的悲观态度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
译文:
万物无所谓美丑,人们因自己的喜好而加以区别。荆地的宝玉不要勉强献于他人,隋朝的珍珠也不可私自献给他人。
如果彼此志趣不同,那么可以互相商议。知己的朋友全都失去了踪影,我的一生也将结束。
赏析:
全词表达了诗人不愿与庸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不向权贵屈膝的高尚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