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摇金,溪桃吐玉。
波旬无端起舞,阿难平地悲哭。
因甚如此,亲见如来面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岸柳摇金”句中,“岸柳摇金”指岸上柳树的枝条摇曳着金光闪闪,是形容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摆,仿佛是黄金装点;“溪桃吐玉”句中,“溪桃吐玉”写溪边桃花盛开,颜色洁白如玉,是形容桃花的颜色鲜艳,如同晶莹剔透的玉石一般。两联都是描写自然景色,但一为春景,一为秋景;一为岸柳之摇金,一为溪桃之吐玉。“波旬”句中,“波旬”即梵语中的“阿修罗”。阿修罗本是佛教名词,指无定力、不修行的凡夫或魔众,也泛指一切外道及天魔等。“因甚如此”,意思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呢,这里指阿修罗为何无缘无故地起舞。“阿难平地悲哭”句中,阿难是佛弟子名号,此处指佛门弟子。因为阿难看到波旬起舞,所以悲痛地哭泣起来。“亲见如来面目”句中,亲见如来的面目指的是佛祖的真面目,这是说阿难看到佛祖的真面目。

【答案】

溪桃吐玉。波旬无端起舞,阿难平地悲哭。因甚如此,亲见如来面目。译文:岸上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着金色的枝条,溪边的桃花绽放出洁白如玉的色彩。波旬(阿修罗)无缘无故地起舞,阿难(佛陀弟子)平地就悲伤地哭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亲眼见到如来佛的真面目了。赏析:这首诗是《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四十九》的节选,属于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颂佛的作品。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来,表现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