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入灵犀,胎含老蚌。
正好修行,正好供养。
有人于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
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诗句释义:
晕入灵犀,胎含老蚌。正好修行,正好供养。有人于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译文:
犀牛的角上制有晕,老蚌的肚子里面有珍珠。正好修竹为伴,正好供养自己。如果有人在这里拂袖便走,脚跟下已经吃了三十拄杖。如何能够理解,禅归大海,经归于深渊。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祖钦的作品《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第五十五首。诗中以犀牛和蚌壳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修行和供养的过程。”晕入灵犀”,意指犀牛的角上制有晕,象征着内心的觉悟;”胎含老蚌”,则是指老蚌的肚皮中藏有珍珠,比喻修行者的内心如同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能量。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一个行者的行为来表达修行者的心境。行者拂袖而去,留下三十拄杖,象征着他抛弃了世俗的执着,回归到了禅宗的本真境界。这里的”禅归海,经归藏”,既是对禅宗和经教归宿的概括,也是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这首诗通过对犀牛和蚌壳的描绘,以及行者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它鼓励人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保持一颗清净心,不被世俗所扰,最终达到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