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到,是义非见闻觉知之所造。
三冬和气暖烘烘,半夜日头红杲杲。
搭著便回,点即不到,已是无端入荒草。
注释:
1.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到,是义非见闻觉知之所造。
- 这里的“是法”和“是义”指的是佛教中的法和义,即一切事物的本质规律。
- “思量分别”是指人的思考、判断和区别,这是人类特有的认知方式。
-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到”意指这些本质规律不是通过人类的思考和判断能够理解的。
- “是义非见闻觉知之所造”也是指这种本质规律不是通过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所能感知的。
2.三冬和气暖烘烘,半夜日头红杲杲。
- “三冬”指的是冬季的三个季节,即冬至、小寒和大寒。
- “和气”指的是温和的气息或氛围。
- “暖烘烘”形容这种气氛温暖而舒适。
- “半夜日头红杲杲”指的是在半夜时分,太阳依然明亮如火。
3.搭著便回,点即不到,已是无端入荒草。
- “搭著便回”意为顺从某种趋势或本能而行动。
- “点即不到”意指即使有所行动,也似乎无法到达某个地方。
- “已是无端入荒草”意味着这种行动最终会迷失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之中,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人类认知和感官体验的境界,即那些不被常规思维和感知所触及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温暖气息和明亮的月光,以及顺应自然趋势的行动,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无论行动多么迅速或准确,都难以达到目的地,最终只能迷失于无尽的荒野之中。这首诗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领域和深层次真理的渴望和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界力量和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