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岩上,白衣观音。
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注释】
补陀山,又称“补陀洛迦”。在今印度西海岸。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处修行。白衣观音,见《华严经》卷上《菩萨十地》。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观音的诗。诗中以白、红、绿三色象征观音三十二应身的不同形象:白色象征清净,红色象征慈悲,绿色象征智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歌颂了观音的形象,又表现了她的精神。
补陀岩上,白衣观音。
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注释】
补陀山,又称“补陀洛迦”。在今印度西海岸。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处修行。白衣观音,见《华严经》卷上《菩萨十地》。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观音的诗。诗中以白、红、绿三色象征观音三十二应身的不同形象:白色象征清净,红色象征慈悲,绿色象征智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歌颂了观音的形象,又表现了她的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情感态度能力。 “吾家不甚遥”句:我的家离这里不远,不必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到达。 “看取脚下路”句:只需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便可到达目的地。 “红日上山头”句:太阳高高升起,在山顶照耀着。 “石羊草里卧”句:石头上的山羊在草丛里休息。 “人间一百年”句:人活一辈子不过百年的时间。 “弹指声中过”句:时间在弹指间就过去了。 “柴门无锁钥”句
【注释】 1. 禅人:指禅宗僧人。画师:指画家。赞:即“偈”。 2. 其七:是这首诗的第七句。 3.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意谓不是凡俗之心(即世俗之心),也不是佛(即超脱世俗的圣者之心)。 4. 新罗国里打鼓,大唐殿上作舞:意谓在朝鲜的新罗国里敲击乐器,而在大唐的殿堂上跳舞表演。 5. 天上天下人痴痴:意谓天上和人间的人们,都在为佛教所迷惑,陷入痴迷之中,无法自拔。 6. 七佛传来到六祖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道远乎哉,触事而真。 - “道远乎哉”: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是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真实的。 - “触事而真”:意指接触世间万物都能体会到其真实性和真理。 2. 罗公照镜,李婆映水。 - “罗公照镜”: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的罗公远,他以画得逼真的镜子闻名。 - “李婆映水”:李婆可能是指宋代女画家李氏,以绘画技巧高超著称。 3. 鼻孔各别,娘生一般。 -
【注释】: 1、持刀杀人,人心不死。:拿着刀杀了人,但人们还是不会死心。 2、赤手杀人,人心不死。:空着手杀人,人们还是不会死心。 3、伎俩俱尽,人心自死。:花招都用完了,人们的心里自然也就死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借禅人的技艺与人心的执着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心不灭,世风日下的担忧。 首句"持刀杀人,人心不死",意思是说虽然有人用刀杀了别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释慧空(一作道行),内容涉及对永嘉禅系祖师的评述,以及禅宗的修行方法。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第一句:“天目和尚赞松源和尚像永长老请赞” - 译文:这是天目(或道行)和尚赞美松源和尚像,并让永长老来评价。 - 注释:永是人名,此处可能是某位长者或学者的名字。"松源"可能是松源寺或松源禅师,而“和尚”则指佛教僧侣。 第二句:“我祖之真,是真非真” - 译文
【注释】 1. "禅人画师像":禅宗的僧人为画家画像。2. 尺璧千丈石,寸金万里沙:形容石头坚硬,金子贵重,比喻人的价值。3. 拣辨:选择。4. 达磨返流沙:佛教用语,意指悟道者回归本心。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师形象的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尺璧千丈石,寸金万里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玉石比作坚硬无比的石头,金比作价值连城的沙子
【注释】 禅人:禅宗僧人。画师:画画的人。 赞:佛教徒给某人讲经说法的颂词或赞辞。 其三:是说此诗是第三首。 黄檗(bò):禅宗六祖慧能,号黄檗禅师。 临济(lǐjì):禅宗五祖弘忍,号神秀,后人称其为“临济”。 七佛:佛教谓过去世有释迦牟尼佛等七佛。 吾真种草:我种的真种子。 【赏析】 这首偈语是对黄檗禅师画像赞的答话。前两句是赞语。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回答。黄檗是禅宗六祖
注释:一喝是从马祖大师开始的,临济宗承袭虚云和尚的法脉。生病的老人本来没有气力,不能学习这样的法门。 赏析: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以“禅人画师像请赞 其五”为题,赞美了临济宗的传承和特点。诗人通过对比病叟的无力和马祖、虚云两位高僧的法力,强调了临济宗承袭虚云和尚的法脉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马祖、虚云两位高僧的赞誉,也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注释: 栽菜根向上,种豆要收谷。不必生疑讶,今年六十六。 栽种菜类植物时,根部向上生长;种植豆类作物时,必须等到收获。这两句诗是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不要随意怀疑或惊讶。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他认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同时也要有一颗平常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黄滔,他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诗人。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不道先师具大眼目,只道先师无肯路。 注释:不理解师傅具有高深的眼光,以为师傅没有可走的路。 2. 还有知得者么,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临终谓兄弟久聚。 注释:还有谁能理解呢?杨岐大师的衣服传到松源师祖这里却没有流传下来,临终时还告诉兄弟们不要在一起聚集。 3. 正路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内容和主题如下: 廓然无圣真实语,对朕者谁心未息。 本光灿烂照十方,无量劫来到今日。 注: 1. 廓然无圣真实语:廓然无圣指没有圣人的言辞,真实语即真实的话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说话没有圣人的言辞,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话语。 2. 对朕者谁:指的是对我说话的人是谁。这句话是在表达对某个人的疑惑或好奇。 3. 本光灿烂照十方:本光是指本来的光明
【注释】颂:赞美。佛:指佛像。枯床:指空无一物的床。浑身:全身。罪过难教院主当:指连院主也难以担当的罪名。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于佛教徒烧木佛、烘红火,以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批评和讽刺之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生动。 “颂古四十五首其十一”点明题目和作品内容。此诗写的是寺院僧人焚烧香火纸钱之事,通过描写烧香火时的情景来讽刺僧侣们烧香烧得红红火火,但自己并不信仰佛法
注释:只听见声音却看不到形体,用力摇晃树却无法使它醒惺。本体与用体又何须去分辨?回家的时候只有夕阳映照在身上才明亮。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树木被风吹动而发出的声音,比喻那些空有虚名的文人,他们虽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满腹经纶,却只能归隐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属于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只将乍入来伸请,一到丛林志便高。 “只将”指的是刚到达这个地方时的态度,“伸请”可以理解为请求、要求。这里的关键词是“乍入”(刚刚进入)和“丛林”(佛教用语,指佛门)。 吃粥了也洗钵去,宗师不用更忉忉。 “吃粥了也洗钵去”描述了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一些细节,“吃粥了”可能是指吃饭,“洗钵”可能是指洗涤钵盂等法器
注释: 1. 颂古四十五首的第十五首,是写对朋友的思念和劝慰。 2. 洞水无缘会逆流,见到他苦切我自然也会相酬。意思是说,我虽然无法与他相见,但看到他如此痛苦,我也会感到心疼,所以会以诗歌来回应他的哀怨。 3. 西来祖意实无意,妄想狂心歇便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的想法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心意,妄想和疯狂的心思应该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注释:在白水田边寻找路头,雪眉婆子正在打耕牛。草鞋泥滑,青山远去,我不禁也感到忧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民在田边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切。首句“白水田边问路头”,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农民在田边劳作的场景,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诗人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婆子正在打耕牛,而她的脸上却带着微笑。这看似矛盾的行为引起了诗人的好奇,于是便有了第二句“雪眉婆子打耕牛”。在这里